2006年12月6日 星期三

[京]京都Art Free Market 2006秋


10/7~9的連假,京都的Art Market委員會舉辦了秋季的活動,

這個活動大概等同於台灣最近十分盛行的「創意市集」。



由於自己有過幾次參加創意市集的經驗,對台灣創意市集的型態還算熟悉,

走進京都的Art Market,兩個國家的文化差異,立刻可見。

至於這些差異性的由來,關乎政治、歷史、城市變遷等,在此便不多加探討,

隨筆聊聊我所見到的京都Art Market。



在台灣,這樣的市集稱作創意市集,京都直接用了Art這個字。

的確,京都這兒的攤位,幾乎皆可稱作是成熟的藝術作品,創意方面較為保守,

而台灣的市集,創意不輸人,相對來說,作品的完成度尚待加強。



京都藝術市集有個特別的現象,就是七八成的攤位是陶瓷器、漆器、染布等傳統工藝,

市集的顧客,以成年人居多,甚至有許多上了年紀的長者,在現場挑選喜愛的陶器等作品。

對他們來說這些材質是熟悉的,就算作者在傳統中追求創新,

這些創新基於傳統,由傳統的根所發展出來,因此長者們樂於接受。



台灣的創意點子很跳,大多數的表現方式以及藝術型態偏向於歐美的塗鴉風格,

比較可惜的是,在這些風格之中,感受不到更為深刻的思考或是文化傳承,

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屬於台灣自己的......但若問我台灣的文化在哪兒?我也說不上來。

身為台灣人,偶爾會對文化的定義感到哀傷,卻也無能為力。

換個角度思考,也許這樣的混濁不清及難以判定,就是台灣文化的本體。



而在一波波文化衝擊的影響下,上一代以及我們這代對文化的認知,似乎有著嚴重的斷層,

因此無法將上一代所建立的各種成果,累積下來。

這種情況不僅是發生在設計、繪畫,動漫界、電影界等,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現象。



逛了幾圈,基於價格,我沒有挑太多商品,

一是「訓子」這位作者的攝影作品,所製成的明信片及書籤,

因為剛好有和室照片,可做為在古都遊覽市集的紀念,一張100YEN。

二是「半兵衛」這間製作塌塌米的傳統老店,

翻新傳統,將塌塌米裁成適當大小,所做成的桌墊。

簡單質樸又帶古風,讓我對京都的生活更有了一份實感。



2 則留言:

  1. 終於又看見你的文字啦 祝你京都悠遊 一切順利

    回覆刪除
  2. 謝謝!之後也會認真寫blog,

    才能把每天的生活做個回味及反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