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31日 星期五

淺談三味線─邦樂之美

  



以先入為主的審美觀去接觸一種新的藝術形態,是很危險的。

這是我一年來在日本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為了能夠對日本的戲劇、音樂、繪畫等更有感觸且融入其中,

我必須拋開以前在台灣所接觸的那套,幾乎是西方系統的藝術教育,

生活也是,人與人的距離或相處方式,不能用台灣的那套準則來衡量,

當然要這麼做也是過得下去的,但與環境多少會有些格格不入。



邦樂,指日本固有傳統音樂,

由於現代流行音樂也將日本歌手的音樂稱作邦樂,

區別時將傳統音樂稱作「純邦樂」。



邦樂中我接觸最多的是三味線音樂,在此以三味線音樂為例,

談談自己接觸的過程。



記得第一次到老師家見習,

對於老師及學生的合奏,心中的疑問一是音不準、二是節奏雜亂,

怕失禮因此一直沒問,只好默默觀察著,總算有了些結論。



簡單說,邦樂是一種「錯落之美」。

這種「錯落」表現在許多方面。



三味線伴奏及歌唱是錯落的。



上一篇解說了三味線譜例,仔細觀察會發現,

三味線的音幾乎是打在拍點之上,

但歌唱部份的音,幾乎都是在後半拍才出現,

絕對不會與三味線對在一起。

有時歌唱部份與三味線是同個音高,

但偏偏不會在拍點上出現,一定是兩聲部錯開的。



三味線及琴的聲部是錯落的。



目前所練習的許多都是三味線及琴的合奏曲,

在一曲練完之後,老師便會擔任琴的聲部與我合奏,

琴與三味線的節拍也不是在拍點上一起出現的,而是一種交錯,

聽起來還真是毫無關係的兩個聲部,卻有一種奇異的融合感。



三味線之間的音高及節奏是錯落的。



老師曾請我去觀賞過兩次演奏會,

演奏會內容是三味線及琴的合奏,配上大家的歌唱,

偶爾會有胡弓加入一同合奏(擦弦樂器,據說與中國的胡琴較不相近,可能來自東南亞),

最讓我不解的是明明大家演奏同個旋律,

為什麼大家的拍點總是七零八落無法對在一起,

看了節目單明明應是專業演奏者的音樂會,

不可能是因為技術不好而造成的問題。



昨天總算忍不住問了老師,老師說那本來就是邦樂的特徵,

就連同樣旋律,大家也不一定會用同個音高去演奏,

而是以自己適合唱歌的音高彈奏,

這麼一來,同樣的旋律,音高有音程差,

就會呈現出一種平行的效果。



這種錯落不只呈現在三味線音樂之上,

記得前陣子參加工作坊,對於「能」的音樂,

也有同學提出同樣的疑問。



能的歌唱以及伴奏的小鼓、大鼓,

常常是以微妙的切分節奏進行,因此節奏不好抓,

究竟是哪方配合哪方,老師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似乎得用全身去習慣這種錯落的節拍。



這種錯落之美,對一個學習西方音樂的人來說,

是很難接受的,老師還開玩笑地和我說:「對學西洋音樂的人來說,大家的音不準節拍不同,是不能原諒的吧?」

的確,從小練樂團,指揮要做的便是將大家的拍點對齊,

沒想到這種「對不齊」─西洋音樂中最基本的錯誤,也是一種音樂之美。



若想抓住錯落的精髓,我想也沒什麼方法,只能多聽多習慣。

七八月跳了一個月的日本舞踊,三味線暫時休假,

但每日跳舞配的就是三味線音樂,

隔一個月回去上三味線時,

突然間,我聽得懂三味線與歌唱之間的關係了,這種錯落在我的耳中成了美妙的融合。

淺談三味線─記譜法





學習三味線已有近十個月的時間,對於日本傳統音樂保存著這種舊有的記譜法,

我一向感到神奇又有意思。

特別放上這張有魄力的大照片,請大家看個仔細。



我所學習的是「地唄三味線」,

十六世紀後半,「三線」經由沖繩傳入日本,

經改良後成為日本特有的樂器,

起初是被當作伴奏樂器來使用,

後來成為大眾音樂,一般民眾生活的主流。



三味線依大小分「太棹」「
中棹」「細棹」(粗、中、細),

「棹」指的是相當於西洋弦樂器「指板」的部份,

依照伴奏內容不同,又可再細分許多種類。地唄三味線使用的是中棹。

左手按弦,右手使用象牙製的「撥」來撥弦。



三味線音樂發展到江戶後期,出現許多與「お琴」(十三弦,指的是中國的箏類)一同演奏的曲子。

原本琴是較偏貴族的樂器、三味線是庶民的樂器。

本篇譜例的「夕顏」,歌詞出自源氏物語其中一節,

就是三味線與琴的合奏曲。



調弦



關於調弦,依照曲目不同,基本三條弦的音也不同。

三條弦依照音的高低,最粗的是「一の糸」(第一弦)、中間「二の糸」(第二弦)、最高的是「三の糸」(第三弦),

這點與西洋弦樂器剛好相反。



簡單分為:



本調子 ― 第二弦較第一弦高完全四度、第三弦較第一弦高完全八度 ― 用西洋音階來比喻,是C F C三音

二上がり―  第二弦較第一弦高完全五度、第三弦較第一弦高完全八度   ― 用西洋音階來比喻,是C G C三音

三下がり―  第二弦較第一弦高完全四度、第三弦較第一弦高小七度       ― 用西洋音階來比喻,是C F Bb三音



至於調音時該用西洋的哪個音為基準,並沒有一定,

依照的是演奏者歌唱的key,來決定三條弦的音有多高。

每次練習,老師將三條弦調出來的音都有微妙的不同,

這對學習西洋音樂有著絕對音感的人來說,是有點痛苦的...。



記譜法



樂譜是用「指法譜」(又有稱「手法譜」),這點和傳統中國樂器(如古琴)是一樣的。

但中國樂器現今已改良,多用五線譜及簡譜,

三味線卻幾乎保留著以前的記譜法。



一般的五線譜,譜上記的是演奏出來的「音高」,

至於該用哪個指頭按弦或彈奏,則是演奏者或作曲者另外再標上數字的,

但「指法譜」,譜上記的是左手該按的「位置」,而不是演奏出來的「音高」,

也就是說,若對此種樂器的音高不熟悉,

根本不會知道按下去之後,彈奏出來的是什麼音。



節拍



接著請見照片上的譜例。

會發現有較粗的字及較細的字兩種,

粗字是指彈奏音高、細字是指歌唱音高,

由右至左,像閱讀文字一般一行行看下來,

四個小格就會有一條粗線,這與五線譜的「小節線」是同樣的原理,

一格等同於一拍、四格一小節,

像句點一樣的「o」代表著四分休止符、「△」是八分休止符。



指法



指法方面,有三種不同的數字:



1、2、3、         ...... ― 按第三弦(最高弦)的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以此類推。

一、二、三      ......   ―   按第二弦(中間弦)的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以此類推。

イ一、仁、仨   ......   ―   按第一弦(最低弦)的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以此類推。



基本上都是以左手食指按弦,幾個特殊位置必定是使用中指,

碰到特殊情況,會另外標註指法,

例如數字右方標小字「中」,是指使用中指按弦,「ェ」是指使用無名指按弦。



其他



另外還有一些特別的演奏法及記號,

「ゝ」是指上面一音重複,兩數字並排代表兩弦一起撥,

數字下方有類似「C」的符號,是指左手按弦之後往下滑音,

數字左方的「^」,指此音並非用右手撥,是用左手其他指頭撥弦,

「ス」是指右手並非往下撥,而是往上撥,

數字左方的「ウ」是指此音不撥,只用左手按弦...等等。



歌唱



既然是做為伴奏,當然有歌唱部份。

在指法的右邊一行細字,日文假名是指歌詞、數字則是指歌唱音高。

當然這裡的音高,也是以指法譜的指法位置來記,

因此若不熟悉哪個指法會出現哪個音,就不會知道該唱出怎樣的音高。



這對習慣五線譜系統的我來說是最困難的部份。

我曾經試著想把唱譜部份改寫成五線譜,但因為太麻煩而放棄了。



關於三味線的記譜法,

這是我目前所學習到的部份,簡單介紹如上,

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做個參考。

你所說的一字一句‧都將成為呈堂證供





這是最近blog的寫照。



隨著每日瀏覽人數增加,也越來越少在這兒喃喃自語,

但這麼下去blog將成為美食旅遊專欄(我明明是把他分類在藝文區啊啊啊),

Doco兩字也即將被美食及日本旅遊的印象所淹沒,

為了保持自我,還是來喃喃些自己的事才對。



回溯歷史,blog最早的一篇是2004年。



最初只是記一些心情、雜文,會來的也是些熟朋友,

接著是寫美食文以及一些看表演的簡單感想,後來越寫越認真,

而真正開始將blog當作小小的「事業」來經營,應該是到了日本之後的事。



之前就有貼食記在ptt美食版的習慣,

來京都之後,先是好玩似地將京都記事貼在ptt的日本旅遊版,

(名詞解說:ptt─台灣最大bbs論壇)

發現搭上京都旅遊熱潮的順風車,瀏覽人數增多可以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

加上來了日本,手邊沒樂器、沒得創作,

只好將blog當作一種創作手段,多少當作舒解及發洩,

這一年中,當我blog文章狂更新,就表示我正在逃避論文。



那麼我也從來不覺得自己有什麼文筆,

作文程度大概從高中之後就沒升級過,

我想大家願意賞臉,多半是我對自己的生活還挺認真且誠實的吧。



某位男性友人好像曾對我說,多口這種生物就是,

一很愛吃,,二很奇怪,三很愛哇哇叫,

只要抓住這三原則就可以理解多口這種生物...。

(Doco=多口...還頗有雙關語之意?)



我自認為多口不是「一言以蔽之」可以道盡的,

但他這「三言」還真是說中了不少。尤其是很愛哇哇叫。



我很容易緊張、容易有壓力、容易把事情看得太認真(包括blog也成為一種認真經營的事業),

而到處哇哇叫,是我舒發這些壓力的方式。



最常聽我哇哇叫的當然就是貓貓(角色介紹:男友)。

每天被我逼著要聽我哇哇叫,包括每天發生的大小事,

得流水帳似地從頭到尾和貓貓說一次,全部說完才甘心,

生活中有大小煩惱就會掛在嘴邊一整天,邊緊張邊碎碎念。



接著常聽我哇哇叫的是身旁幾位朋友。

大概是有選擇性的吧,我認為對方的「屬性」比我沉穩或可靠,

就會對著他們碎碎念自己的煩惱,

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尋求意見,單純只是有人能聽,我會安心些。

在此對這些常被我打擾的朋友們說聲感謝。



再來是我bbs上無數的個版(多到搞不清楚有幾個)。

我總是以無腦狀態在個版上發文,常常霹靂啪啦在版上亂叫,覺得自己有躁症,

想到什麼就寫,即使只有兩三句,個版上的熟朋友們好像也看得高興。

(是嗎?個版的朋友們請回答我一下吧)



接著才是blog,這裡是將心情及感想,最終條理化之後的發言地。

所以這裡的文章是理性的、是經過整理的、是有意義的,

(是更新很慢的,絕對不是「日記」)

因為無意義的東西都先過濾掉好幾次了,

我必須承認,在這裡的文章多少是為了顧及到「客群」,而做選擇性的發言。



回歸正題,隨著blog瀏覽人數增高,

我所說的每句話,都可能成為呈堂證供。



能夠累積到今天的人氣,我是很高興的。

雖然比起什麼人氣blog,還差得遠,

但固定來捧場的朋友也有好幾個,常常給我鼓勵及打氣,

我也因此交了很多特殊的網友,來自好多的領域,

其中也包括不少長輩們,給了我許多幫助及建議。

也有些不常出聲的朋友,謝謝你們,有機會也請不吝發言。



而Doco這個名字太特殊,用google找一下,

很容易就能發現我所生活過的痕跡。

未見面的朋友,在見面之前,用google找到我的生活,

研究我的嗜好,觀察我的舉動,

我一向不在意這些,生活被窺不至於讓人發毛,

只是覺得很有意思罷了,原來網路可以這麼地神奇。

據說有個研究,是每六個人,就可以把全世界串成一個網絡,是吧。



最終還是希望各位能夠不吝來「觀察」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句,

讓他們成為多口的生命中,曾經努力活過的「呈堂證供」吧。



P.S 照片是由名古屋往返仙台的船上,偽船長多口的背影。       

台北‧挺有味兒




身上帶著台灣兩字,來到日本,其實是迷惘且無奈的。

我沒有辦法清楚地道出台灣真正的歷史、台灣的文化、台灣的輪廓,

甚至我得在京都尋找與家鄉的差異,

再透過這些觀察到的差異性,一點一滴,將台灣的面孔拼湊出來。



每每被問及是否想念台灣?

除了偶爾口腔中缺乏家鄉味的酸甜苦辣而有些嘴饞外,

比起想家,我更想回台灣確認一些事物。

包括在台灣,人與人之間如何互動、

社會如何運作,那種台灣特有的紛亂無秩序是從何而來,

以及台灣人源源不絕的生命力及熱情,如何在環境中呈現。

這些以前在台灣成了習慣而忽略的細節,

在經過比較之後,必能更深刻了解。



對於台灣文化定義尚在迷惘,

但近年來,許多文人雅士也似乎把台北框出了一個味兒。


誠品敦南、台北光點那種有些做作但又令人陶醉的台北人文氣息,

舒國治寫台北小吃札記,用雅致筆調記載著庶民風格的食衣住行,

台北的美食無國界,品嘗美食也是品生活中的味。


我在京都這頭望,台北的味,大剌剌地告訴你飲食聲光,貪婪且直率,

帶些商業色彩而經塑造的人文風格,有些故作優雅的高調,卻不至於讓人厭惡。


不會太喜歡,但也不排斥。

畢竟,在台北渡過七年歲月,

我與台北並不抽離也不融入,總是以個外來者身份,

來看台北這個混亂中帶有奇妙人文秩序的國度。

2007年8月30日 星期四

[京]清水‧かさぎ屋

  



かさぎ屋

京都市東山区高台寺桝屋町349

TEL/FAX 075-561-9562

11:00~18:00

定休日:火曜日 




大正三年創業,有八九十年歷史的這間甜食店,

座落在二年坂石階旁小小的一角,

門面破舊不起眼,沒想到打開木門,裡面竟是滿座。



會注意到這間店,是因為竹久夢二。

大正期間,夢二與最愛的戀人彥乃,

不顧彥乃父母的反對,兩人逃至此地居住,

現今二年坂上所開的「港屋」一店,就是當時的夢二居處。



「港屋」是夢二曾營業的日常用品雜貨店,

店內賣的是夢二為了美化生活所設計的各種小物,

包括傘、紙類、布類雜貨等,

「港屋」這間店,重現了當時夢二的精神,

以夢二的畫及設計為底本,重新製成各類商品,

並選擇在夢二生前居處,重新開業。



這間「かさぎ屋」就在「港屋」的隔壁,夢二當然時常造訪的,

店內也掛有夢二的水墨畫作品。



店內使用丹波大納言小豆,也就是特選的紅豆,來製成各類甜品。

首先端上桌的,是清水燒的壺及杯,裝著茶。







由於時值夏季,かさぎ屋也賣冰品,

抹茶、紅豆泥、或是粒紅豆的組合。







おはぎ,是用豆餡包著米粒,

我點了三色おはぎ,650円。







三色分別是粒紅豆包著米粒、紅豆泥包著米粒、以及きなこ(豆粉)包著紅豆及米粒。



  







同樣是紅豆,磨成泥以及顆粒狀所呈現出來的味道,差異竟是如此大,

而同樣包著米粒,外面配料不同,吃起來就是三種截然不同的口味。

甜度並不高,吃起來非常順口且柔軟,配上茶剛剛好。



かさぎ屋裡的裝潢也許近百年未變,店內仍用舊式的炊飯器來煮紅豆,用炭火來燒もち(麻薯)。

而我一邊享用著優雅的甘甜,一邊在木桌的角落,追尋著夢二身影。

島根‧日本第一大露天溫泉─長樂園(溫泉篇)

  



島根‧玉造溫泉─長樂園



溫泉可以有多大?要多大,就能多大。

當然,也可以像個游泳池一般大。



據說在出雲風土記及枕草子都曾記載玉造溫泉,

而玉造溫泉地的這間長樂園,擁有120坪的露天溫泉「龍宮の湯」,

號稱為日本第一大的露天溫泉。



長樂園有許多不同的住宿plan,包括房內附露天溫泉、

重新裝修的房間、獨棟房間、女性附免費花樣浴衣等。



我們選的是一人13800,附早晚餐,及免費浴衣,

重新整修的房間、房內不附淋浴室、開放式餐廳用餐。



記載詳情之前,先來做個總合評價:

交通─便利

食物─極為普通

房間─ok

整潔─ok

服務─ok

庭園─大得誇張

溫泉─大得誇張,很有趣



長樂園的溫泉有好幾處,一是在館內,

分男湯女湯,館內的女湯除了室內浴池,

旁邊也連結著一個小小的露天浴池,勉強望得到風景。



換衣間內設備齊全,女性的盥洗台上還放有各種保養品供試用,卸妝、乳液、洗臉等。



  



除了館內浴場,重頭戲便是這如游泳池般大的露天溫泉。

下午15:00開放,晚上開至23:30,早上05:30起可入浴。

男女的入口不同,但連接到同一個露天溫泉,

女性換衣間的化妝設備不如館內浴場齊全,但基本上該有的都有,

推開浴場的門,首先會連接到內湯「水晶之湯」,再過一扇門,才會連接到露天溫泉,

男性的換衣間則是直接連結到露天溫泉。



雖然是混浴,但女性規定要包卷布才能入浴,

換衣間備有防水捲布,而男性大多會帶條毛巾入浴。



換衣間及水晶之湯

  



女性入口連接露天溫泉處





通過了水晶之湯,接著來到如游泳池一般大的露天溫泉。

光是從池的這頭走到那頭,都挺費力。

朋友看了照片之後的發言:這......是淹了水的四合院!?



圖中的屋簷是男性換衣間出入口,泡累可坐在屋邊休息,

旁邊有竹勺可接泉水飲用。

另外池中也有地形較高處,可坐在池中休息。



泡湯時身旁偶有樹葉漂過,池底都是天然岩石,走路時腳步得小心。

頗有一種在野外河川洗澡的錯覺。



  



  



長樂園名為樂園,還真像個樂園。

不僅游泳池溫泉稱得上奇妙體驗,

巨大的庭園,雖然造景稱不上巧奪天工,供散步也有得逛了。



長樂園客人雖多,但也許是大家入浴時間並不相同,

晚上十一點之後、以及早上六點之前的露天溫泉,

幾乎沒人,呈現包場狀態。據說下午三點入浴也幾乎是空的。

就算有四五人在池內,也因為游泳池實在太大,玩起水來還算自在...溫泉實在太大,泡起來算是自在。



我們當日泡湯(遊玩)的順序如下,供參考:



第一日

16:00─抵達長樂園,稍作休息

17:00─前往館內浴場

17:30─換上外出浴衣

18:30─用餐

20:00─到溫泉街遊玩,適逢夏日溫泉街祭典

22:00─回房休息

22:30─前往露天溫泉

23:30─回房休息



第二日

05:30─起床

06:00─泡露天溫泉

07:00─早餐

07:40─逛庭園

08:00─check out



關於餐點及房間等細節,容後再敘。

京‧奧丹─湯豆腐

  



ゆどうふ・奧丹

清水店 京都市東山区清水3丁目340番地



湯豆腐,日式鍋料理之一。

鍋底鋪著昆布,加入水及豆腐,

再將豆腐盛起,配上醬汁食用。

如此簡樸的料理,需要高品質的食材才能顯出其美味,

京都擁有好水,因此湯豆腐是京都著名料理。



也有一說是豆腐隨著奈良時代留學僧傳入日本,

因此對於寺院的精進料理有很大影響,

創業370年的京都湯豆腐名店奧丹,

一開始是提供以豆腐為主的精進料理給參拜客食用,

後來成了京都的名料理。



京都最熱門觀光地清水寺及南禪寺周邊,有不少湯豆腐店,

其中最有名的三間─奧丹、順正、聽松院。

兩年前曾在南禪寺奧丹首次體驗湯豆腐,

接著是去年底的聽松院、今年四月的順正,

昨日則是睽違兩年的奧丹。



三間的湯豆腐套餐價錢差不多,最普通的套餐約是3150円一人份,

順正及聽松院的套餐品項較多,奧丹的花樣較少,

照理說豆腐品質應是最好,至少是最有歷史。

但我的味覺還不夠在距離幾個月的時間後,還能比較出各間的豆腐差異。

只記得兩年前首次拜訪奧丹,滿桌的豆腐讓我到最後吃不消,

明明知道眼前是整桌美味,豆腐一塊接著一塊,

說實話,到最後美味也令人反胃。



去年底的聽松院,大概是早有心理準備,或是聽松院的套餐較多其他品項,

吃完倒是不會覺得豆腐令人生厭,

今年初的順正,也是花樣較多,份量一樣是令我胃撐,吃來卻還算愉快。



於是這次打定主意,再度挑戰奧丹,

想知道兩年來,味覺是不是更適合日本料理、更能多方包容。

事實證明,奧丹的豆腐比例似乎比其他兩間高,多到撐胃,

而我能夠用品嘗美味的心情,來享受這份撐胃的豆腐全餐了。



3150円的套餐有兩種,一是一般豆腐,二是傳統豆腐,

另外正值夏季,因此奧丹有夏季限定的「冷奴」套餐,

湯豆腐的部份換成浸在冰水中涼爽的冷豆腐,使用的是一般豆腐。

我們各點了一般豆腐及冷奴,服務員送上兩份餐具,讓我們將兩種豆腐分著享用。



胡麻豆腐及山藥泥





日本的胡麻豆腐不僅口感好,胡麻味香濃,

台灣沒有類似的口味,還記得初次品嘗胡麻豆腐的感動。

奧丹的山藥泥很香,非常容易入口,

並不會刺舌,也許是山藥本身品質好吧。可直接吃,也可拌飯。



豆腐味噌田樂





味噌田樂指的是將食材插在竹棒上,塗上味噌燒烤。

奧丹的田樂有五串,較其他兩間來得多,

鹹鹹甜甜,我喜歡拿來配飯,口味剛好。



天婦羅





海苔、南瓜、麩類等蔬菜天婦羅,

這裡的炸物真是一流,我顧著聊天忘了先享用剛炸好的天婦羅,

發現時擔心著炸物早已鬆軟變味,

沒想到味道完全沒變,外皮一樣酥脆。



湯豆腐





圖中為一人份,有八塊,

幸好我們兩人分著吃,一人四塊感覺份量剛好。

豆腐細膩醬汁香甜,但要吃下八塊卻成了挑戰。



冷奴

  



冷豆腐是分成厚厚的兩塊,鋪上未紅的楓葉,

配蔥花及薑末、醬汁食用。

努力吃完四塊湯豆腐後,冷豆腐是很好的調和。



白飯及漬物





配著菜,轉眼間也吃完了一碗白飯。

本想放棄漬物,沒想到咬下一口也有驚奇。

味道均勻的醃蘿蔔,含有剛好的水份,因此口感柔軟,

而且並不像一般醬菜的死鹹,直接吃也很美味。



  



除了八塊豆腐實在撐,奧丹的每一樣菜都是精緻美味的,

幸好點了兩種豆腐,交換著吃勉強把整餐解決。

大概是味覺漸漸習慣了各式日本料理,隔日竟想念著湯豆腐的味道,這還是頭一遭。



清水分店奧丹,有長長的走道及廣闊的庭園,用餐時賞景也是一大享受。

望著窗外楓葉,憶起的是去年秋天,首次見到滿滿楓紅的喜悅,

而今年等不到楓紅,我便得踏上歸途。



文末偷放照片,謝謝Peggy幫我拍的,我很喜歡這幾張。

  

2007年8月27日 星期一

萬用風呂敷





京都街上總是賣著大大小小的風呂敷,

甚至書局還有許多關於風呂敷的教學用書,

我卻從來沒有想過買條風呂敷做些什麼用。



前陣子上日本舞踊,每天得換浴衣上課,

我總是提著大小塑膠袋來放換下的浴衣,

但幾乎每個日本同學在換下浴衣之後,都會用風呂敷把浴衣包起來,

和塑膠袋或紙袋的氣氛真是截然不同。

茶道課,老師用大風呂敷來包一些重要的器具,

小鼓課,老師用小風呂敷來包小鼓,再放入箱中,

才發現風呂敷真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關於風呂敷的起源有許多說法。(詳情請見
wiki)

但顧名思義,既然稱作「風呂」敷,用來包衣服及入浴用品,

提著上浴場或錢湯,當然是重點功能之一。

另外,送禮時,為了避免直接用手拿著禮品會失禮,

用風呂敷包著,在對方面前解開,再把禮物遞給對方,也是禮節的一種。



為響應環保,日本近年來再度提倡使用風呂敷,

比起提包,風呂敷能夠自在地變化大小及形狀,非常方便。



這次的旅行,帶了自己的浴衣及下駄前往溫泉旅館,

出門前就幻想著用風呂敷包著浴衣,多麼優雅,

於是在京都有名的
嵐山ちりめん細工館,挑了一條大風呂敷。



到了溫泉旅館,打開風呂敷,換好浴衣準備出門,

卻發現自己沒帶配合浴衣用的手提包,

便拿起風呂敷綁幾個結,放入小物,愉快地提著出門逛街。



P.S 另一手拿的扇子是竹久夢二所設計的花樣,於島根縣立美術館(竹久夢二特展)購入。



參考網頁:



日本風呂敷協會

http://furoshiki.homepage.jp/

風呂敷研究會

http://homepage2.nifty.com/furoshiki_sg/

島根‧無花果的自然美味





島根少有華麗的精緻料理,

卻有著大自然恩惠的農作物,以及將農作物不斷改良的技術,

做成天然又美味的
各類加工品



いちじく,無花果。

在島根大哥家的宴會,大哥端出了這樣一道新鮮的無花果。

台灣少有機會吃到生的無花果,島根現在正是無花果時節,

有好吃的各類品種,以及各種無花果口味的點心



無花果對切,放入冷凍庫,再用湯匙舀著吃,

吃起來有點雪花冰的口感,又有甜甜的香味,是道天然甜品。

大哥說這個無花果是較便宜的品種,真正好吃的無花果可不便宜呢。



另一位島根友人,道別時送我們的是
無花果果凍



  



平常我不太吃果凍,只吃布丁,

因為要吃到天然果汁原味的果凍實在太難,

但當我第一口吃到這個果凍時,果凍的印象在我心中大逆轉!



無花果的果肉,均勻地分布在果凍裡面,和果凍融合成一體,

並不會讓人意識到口中的是果凍還是果肉,

而且整體的味道就是無花果的香甜,

不像一般果凍,凍與水果的部份是兩種分開的味道,

這個無花果果凍,從入口、咀嚼、嚥下去、以及口中殘留的口感,

從頭到尾只有一種味,沒有其他任何詭異的香料味。



這個果凍用的是高甜度的品種「蓬萊柿」,

有名的是島根縣出雲市多伎町所產,八至十月正是產季,

據說是中國傳入日本的品種,「由中國的蓬萊所傳入,像柿子一樣香甜」而得名。



多伎的無花果,做成各類產品,果醬、果乾、果醋、醃漬物等,

不會過甜、且帶有高雅的微香,是島根無花果的一大魅力。

島根‧一期一會



圖為島根縣‧足立美術館庭園



友人Peggy,由於曾在台灣SOGO日本食品展的島根縣攤位打工,

因緣際會認識了幾位島根縣廳的朋友,

正巧我與旅伴小魚約定八月要造訪山陰地區,

Peggy便買了機票,與我們同行,想見見一直以來熟悉的島根,究竟是什麼模樣。



她與島根友人連繫之後,

對方不僅說要開車帶我們遊覽兩天半,

還為我們安排了周詳的觀光計劃,

其中一位大哥甚至還要親自下廚為我們辦一場Party!



大哥負責的是推廣島根物產,以及與台灣地區的接洽工作。

島根縣多次出展台灣的百貨公司、世貿等食品展,

就是因為島根地處不便,發展觀光有其困難度,

但也因此,島根的觀光事業做得很好,

甚至外國人持證件,幾乎所有的景點及設施都可享半價優惠。



大哥非常喜愛台灣,也很了解台灣,

聊了許多我們也不甚熟悉的台灣歷史及現狀,

見到大哥如此熱情積極地推廣自己的家鄉,

我們多少幫他們擔憂著台灣人至島根旅行的可行度。

畢竟前往山陰地方,得從關西機場進,再一路往上,又沒有新幹線可搭乘。



但島根的確是適合觀光的好地方。

宍道湖夕陽美景、世界著名的15000坪日本庭園足立美術館、

整年見得到滿園牡丹的由志園、日本第一大露天溫泉長樂園旅館、

前陣子登錄世界遺產的石見銀山、充滿神秘傳說的出雲大社等,

以及島根受大自然的恩惠而培育出的天然食材,

三天兩夜,島根吸引著我下次還要再來。



我深刻感受到幾位島根友人們心中所愛的故鄉,以及島根的可愛。

更與島根結下了一個緣份。



島根觀光網頁(附中文繁體)

http://www.kankou.pref.shimane.jp/

島根美味net

http://www.chusankan.jp/brand/

美味滿載風土記

http://blog.goo.ne.jp/oishimane/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表演藝術‧於我

 

照片為8/13大江能樂堂演出‧日本舞踊(團體)─潮來出島



以自身為出發點,思考著身旁大小事物時,

突然冒出的疑問是,表演藝術於我,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



到現在才驚覺這個問題,其實是有些好笑且遲鈍的。



畢竟我對藝術的學習,是從音樂出發,

從音樂的基礎、轉而至音樂的表現,接著是音樂的創作。

在十年的音樂班生涯中,每學期的主副修術科考試,

以及大大小小的音樂比賽,不論是團體及個人,

我不斷不斷在重複「表演藝術」的實踐。



從對於音樂的懵懂無知,到學習各類技巧,

國中的某一天,我才搞清楚,老師們在術科考試時,

評語欄上寫的「音樂性」是什麼意思。



簡單說,是「表現出來的音樂,有沒有打動人心」。

演奏不只是讀譜、不只是把譜上的音符及記號正確表示出來,是要傳達某種情緒給聽者,

即使只是在狹小的空間,演奏給四五位評審老師聽,時間到就響鈴下台,

而這短短的幾分鐘可能將決定你的升學及一輩子的前途。



大概是演奏於我,被侷限在這種與人競爭、以及斤斤計較的分數之上,

我從來沒有思考過表演藝術對自己的意義。



大學進了日文系,斷了演奏,轉而被舞台表演吸引。

我嚮往能在台上演戲,自認為那是能夠發洩我心中情感最快速且直接的方式,

當時各種藝術形態對我來說,感染力大概是戲劇=音樂>繪畫>文字。

我做個表演藝術的觀賞者,並試著實踐,

發現自己即使在舞台上能夠開口侃侃而談,對於以肢體傳達情感這件事,卻不擅長。



這次,我嘗試了新的表演藝術形態─舞蹈。也就是日本舞踊表演。



同樣是在舞台上伸展自己,幾次下來,我有著同樣的弱點。



我不清楚自己的肢體呈現出什麼樣的面貌,

也不清楚該如何拿捏各動作,把情緒透過動作傳達給觀者,

而在台上常因一時的緊張而慌亂,此時更容易忘了自己在做些什麼動作。



簡單說,我心中有面鏡子,時常反省自己心中的思緒,

我的面前卻沒有那面鏡子,讓我看清楚自己是如何控制肢體。

或是沒有錄音機,仔細聆聽自己的演奏及聲音。



不懂自己的外表─

有主觀卻缺乏客觀,心理與外在有了代溝,這大概是現階段的我的弱點。



回到前題,那麼,表演藝術對我來說是怎樣的存在?



做為表演者─ 



就音樂,離開正式學院課程的我,演奏音樂可說是為了娛樂自己。

大概這是距離我最近的藝術呈現方式,

只要接觸到樂器,狂亂的思緒便能冷靜下來。

現在的我幾乎沒有能夠上台演奏的機會,

因此我想把演奏樂器當作空氣一般地呼吸。



就戲劇,我並不清楚演員們在戲劇的訓練過程中,得到的是些什麼。

但我猜那是一種將心靈、思緒、以及肢體統合的訓練,

能夠幫助了解自己,將一個人的内到外做結合,

這是我所缺乏的,而我今後仍想嘗試體驗。



做為觀賞者─



我會不斷接觸各類的表演藝術,不論我是否能用理性去分析這些內容。

我將無止盡地吸收,不會有厭倦的一天。

2007年8月9日 星期四

8月13日─TTT成果發表會(日本舞踊、小鼓)



照片為晚上十一點半的京都御所

為期三週,每日至少練習四小時、至多六小時以上的傳統藝能工作坊,

終於要以下週一的成果發表會告一段落。


時間:2007年8月13日 星期一

     15:30入場 16:00開場

地點:京都
大江能樂堂 免費入場



大約三小時左右的節目,中途應可隨意入退場,不必太拘謹。

TTT學員們的狂言、能劇、日本舞踊、小鼓表演,

雖然只練習了三週,但卻非常正式完整,

甚至我們的日本舞踊表演,是著正式和服及配件上場的。



據說今年的TTT,全員進度都較往年來得快,

於是日本舞踊的老師除了個人舞外,還加了一首全員上場的曲目。



距離演出還有三個練習天,自己總算有可以上台的樣子了,

才敢上來公開消息,給大家也給自己一個交代。



Doco出演的節目有三項:



小鼓      花筐(三人一組)

日本舞踊 賎の小田巻(個人舞)

日本舞踊 潮来出島(團體舞)



歡迎在京都的朋友們前來觀賞,無論是Doco認識的友人,

或是您剛好路經blog尋找京都旅遊資訊,也請不吝捧場,

會場非常有古樸風味,表演內容又是日本最精華的傳統表演藝術,

我想會是一個美好的旅遊回憶。



-------------------------------------------------------------------------------------



以下是心路歷程。



TTT的前三天,有滿滿的課程,每天14小時不在家的結果,

就是第一天晚上的日本舞踊,跳得非常糟糕。



原本自己運動神經就不好,對肢體語言極度缺乏自信,

站姿坐姿也不對、體力衰弱,日本舞踊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先天條件缺乏、外加睡眠不足,第一天就出現了危機。

老師在說什麼我完全不懂呀!我一度懷疑自己的蠢笨程度。



日本舞踊這組共有七人,兩兩一組學習同首曲子,

和我同組的石山,已經學了七年的能劇,

對一些站姿、重心的利用、走路方式,早有基本概念,

很快就抓到動作,而且做得很穩很漂亮。



在這之前,日本舞踊是什麼東西,我可是完全不懂呢。



日本舞踊的老師─西川千麗先生,是非常有名的創作舞踊家。

負責我們這組曲子的應該是她的大弟子吧,

一位看來很年輕的老師,教法卻十分嚴格。



老師總是先一次做一堆動作,只反覆個三四次,就要我們自己練習。

當然,完全記不起來,我和石川總是邊摸索邊看著對方。

老師看我們摸出個樣子,才過來糾正我們的錯誤,

就這樣,四分鐘的曲子,老師只花了四五天,就全部教完。

我們從完全不確定該如何動作,直到把動作一個個串起、熟練,

配合內容,加上情感詮釋。



每天上課前以及課程結束後,都要在所有人面前一個個上去表演,

兩小時半的課程,充滿了緊張感,我們被逼迫著不得不前進。



由於每日課程緊湊,我還加選了小鼓課,常常花上一整天待在藝術中心,

總是晚上十點半回家途中才吃晚餐、超過晚上十一點才回到家。

中間曾經有過消極的念頭,但這種念頭卻被緊逼而來的隔日課程而淹沒,

每天累得連沮喪、連想放棄的時間都沒有。



前幾日千麗老師唸了她在節目單上寫的話。

她認為這樣高壓的教育方式,才能激發出大家的能量,

而京都的炎暑,也呼應著TTT學員們專注於表演的熱情。



從零開始,我漸漸摸索出了走路方式、身體重心、以及樂曲所要表現的情感,

雖然對自己還是缺乏自信。某日老師在我表演完之後,

只給了我簡單的幾句評語,我還以為我已經無藥可救,老師放棄我了呢,

沒想到隔天老師竟告訴我,做得不錯,就是這樣。



接著試著用攝影機把自己的舞姿拍下來,

才發現原來真的可以看,我真的完整表現了一首舞。



才發現,原來,只要肯試著努力,就會做得到。



於是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喜悅,雖然當日表演狀況如何,現在我還無法預測。

歡迎大家來欣賞我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