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食記]瑪列小館

  



瑪列小館

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79號1樓

07-5226987




尋到瑪列不過是一群同學路過找地方歇腳的緣份,

第一眼印象當然是明亮舒適溫馨,

而直到打開MENU,才發現這兒所用的茶、飲品、直至一切細微之處,皆細心動人。



  



在京都拜訪過
Mariage Frères

有著美好的經驗,念念不忘那壺甘甜滑順、毫無澀味的馬可波羅,

意想不到的是,在高雄這樣的角落,

有間小店,嘗得到MF的茶、LAVAZZA的咖啡及可可,

比利時啤酒,以及一切精緻的餐點。



瑪列的每一項小地方,都能感受到細膩之處。

例如忠於原貌的雙層保溫茶壺,

以及成套的LAVAZZA杯盤、砂糖,以及各種成套餐具,

甚至是按照類別擺放的書架,

最令人驚訝的還是洗手間裡置放的女性衛生用品。



菜單種類也是出乎意料地多。

早餐、正餐、午茶、咖啡、點心,

如此周到的小店,竟能顧及多樣餐點,著實了不起。



點過兩次茶品,茶香是理所當然,

可惜仍帶有些許澀味,較京都MF喝來仍有些遜色,

也許是沖泡技術尚有進步空間,

對泡茶不甚了解,便暫且不提。



某次點了午茶組合,及一壺茶,約是250元左右,

甜點不僅口味不錯,裝盤又漂亮,實在享受。







又心血來潮,與友人約定,嘗嘗瑪列的正餐組合。

單點是200-400間,套餐約300-500間,

附湯、沙拉或麵包、甜點。







剛入座,服務生便關燈,點上一杯蠟燭,

並送來極可愛的餐桌紙及餐具。







磨菇濃湯,用料實在,口味還算不錯,

可惜麵粉味重了些。




這裡的凱薩沙拉有讓人驚豔之處,

便是麵包及沙拉醬,磨得極碎,並且均勻分布在菜葉上,

因此不必特意翻攪,便可輕易嘗到每一口蔬菜及沙拉醬的調和。


  



香草雞肉捲,雞肉裡面夾有起士、香草、及蘆筍,密度很高,

配上帶有香料的飯及水煮蔬菜,

這裡的料理口味並不是太重,偏清爽,

味道雖稱不上驚為天人,但也算合口。



  


友人點的西班牙海鮮飯及牛排,

海鮮料多,口味也偏清爽風,

牛排肉質普通,處理得還算不錯。







飯後甜點巧克力蛋糕,裝盤又是一用心之處。



  



友人加點了布列塔尼薄餅及苦甜熱可可,

薄餅邊緣酥脆、中間柔軟,

原味薄餅僅配上糖粉及楓糖漿。

而熱可可上層極細的奶泡及濃厚口感,質地實在。







適逢總統大選,店內還很可愛地擺台電視播放開票,

電視架在吧台旁的牆面上,音量不大,完全不破壞店內氛圍。

開完票後,還準備比利時啤酒現場一人一杯免費暢飲,

說是為選票結果慶祝倒有些不夠中立,

應是感恩身在凡事皆能隨心所欲的台灣,

享民主的同時,還能嘗盡世界各地美味吧。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Doco身為老師





同學曾對我說過印象深刻的話,

說我若有了孩子,一定會成為「教育媽媽」。

在日文中教育媽媽不外就是,

盯著孩子讀書、關心課業、送孩子進名校幼稚園、期待孩子出人頭地,

我才不承認呢,口中說:少來了,怎麼可能!

卻暗暗心驚,我似乎真有成為教育媽媽的天份。 



「我只不過是希望我會的,孩子都會,還要比我強!」

於是乎,想來,成為我的孩子一定很可憐,

不只要會兩三種以上的樂器,還得強迫用日文和我對話,

既然母親能創作,這小子最好也能夠有一樣創作長才,

從小就被帶去聽音樂會、看畫展影展、培養鑑賞能力,

噢,不過母親會鼓勵他看漫畫,還會陪他一起打電動上網,

另外最好是他媽咪喪失的英文能力,他能夠具備...。



想一想還真自私,話說我媽咪一身廚藝,
本人就是半點沒遺傳,

孩子有自己的「質」,最重要的是希望他能明辨是非,其他就看造化。



話雖這麼說,自己當了老師,不過是玩票性質的,

還真發現自己多麼「龜毛」。



Doco竟然會當老師的確是個誤打誤撞,

遙想N年前在師大宿舍交誼廳打電話回家,

哭著對爹娘說:嗚嗚,我不要讀這裡了,我不想當老師,我要休學回家。

當初心裡對教職的抗拒還真是難以忘懷,

說起來並不是對「老師」這項工作本身的排斥,

而是討厭那種既定的人生─實習、教書、或每天教個別課等著收錢過日子。

表面上物質生活會是富裕的,但心靈上能不能得到慰藉或刺激─

想我這樣的懶人,生命的確需要些顛沛流離,才能闖出些成就。



但畢竟身懷薄技,要接課還是容易的,

於是教課一直是我生活中的小菜。

大學時教過高中國文、日文、大提琴、鋼琴、視唱聽寫&樂理,

大概老師背景還不差,收費又較音樂系低廉(噢我不是破壞行情,而是已非本科不敢踰矩),

畢業後在家閒著(我對正職有種莫名的抗拒),隨手投個履歷,

就這麼到補習班教日文了,有一搭沒一搭地接case,也多了幾個家教學生。

耍賴在家裡做米蟲,吃喝玩樂的錢還是得自己掙些啊。



不太清楚日文補習班的老師們,究竟把課帶到什麼程度,

但我相信我對學生的要求,以補習班來說,確實蠻高的。

自己學的是非常嚴謹的一套日文語法,

總覺得不教給學生,像是會對不起自己似地。

我不太管他們出缺席,但每週要一個個來念課文,糾正發音,

課本的語法系統講解太差勁,

於是我提前灌輸動詞變化的觀念,

雖然現在大家仍一頭霧水,但我想以後他們會理解這套觀念的妙用,

課本習題太簡單,我逼同學寫翻譯,

能夠自己組合出完整句子,才代表真正熟悉內容。



大提琴也是,練曲子之前,請先練習拉長音,摸索到最確實的音色。

鋼琴,請先把音階彈得順暢,再進入樂曲。

學習過程中,我一向不是認真練好基礎的小孩,

但教學時,卻發現這一切都很重要,沒有基礎,其他一切免談。



常常很想問學生們,老師會不會逼得太多?



甚至有些人上課前會先告訴我,他只是要學「興趣」的,

這反而難倒我了:請問我該忽視多少基本功夫,才可符合學生「只是學興趣」的標準呢?


我果然有成為教育媽媽的潛能啊!

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戀之人偶─竹久夢二生涯中對人偶之執著─





中文摘要



竹久夢二(
18841934)的一生皆與浄瑠璃及人偶有著密切關聯。

在他各式的藝術創作之中,雖時常出現與浄瑠璃及人偶有關的動機,

但夢二與浄瑠璃、人形之間的相關研究,卻意外地少。
 



本文首先探討夢二的故鄉
岡山縣邑久郡曾盛行的戲劇形式「面芝居」(面かけ),

以及浄瑠璃帶給幼年時期夢二的影響。

接著藉由分析文學作品,了解浄瑠璃以何種形式存在夢二生涯中。

夢二成為作家後,文學及繪畫作品中時常出現浄瑠璃的內容或人名,

第二章第一節及第二節,

便討論夢二文學作品中常出現的浄瑠璃『傾城阿波鳴門』相關內容。

第三節中分析夢二以何種形式,

利用『奥州安達原』中「袖萩祭文」此幕,轉化成自己的創作。

第四節討論夢二大正時期所繪一連串戲劇相關畫作,分析他如何將浄瑠璃融入繪畫作品當中。


夢二的文學、繪畫作品中,時常出現「人形」(人偶)一詞,可推測是來自浄瑠璃的影響。

第三章中將他文學作品時常出現的「人形」一詞分為三種類,

分析對夢二而言「人形」的存在為何。

此章第三節中,更引用夢二實際生活描述,再度證明「人形」對夢二的象徵意義。

此外,夢二更曾執著於製作人偶。

第四章第一節中,將考察夢二如何使用人偶,來表現自己的藝術觀。

第二節將以內在及外在兩個視點,分析夢二制作人偶的動機。

透過以上論述,可窺知夢二生涯與浄瑠璃及人偶關係之密切。




關鍵字:竹久夢二、面芝居、芝居畫、浄瑠璃、人偶 



---



2008年1月,碩論摘要,本文為日文。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津軽三味線初體驗





津軽三味線。



三味線傳到日本四百多年歷史,發展出各種型態,

比起適合室內(座敷,指塌塌米房間)演奏的地唄三味線、或是歌舞伎伴奏用的長唄三味線,

津軽三味線的起源及流行,不過是這一百年間的事。



最初盲人們為了討生活,而學習三味線技藝,

挨家挨戶演奏討金錢及食物(稱作「門付け」),

其中在青森縣的津軽地方,一位稱作「仁太坊」的演奏者,

改變了以往「彈」三味線的方式,而是用撥子「擊弦」,

又加上許多即興演奏的要素,

這種演出方式,當初雖受到不少人批評,卻漸漸流傳開來。



津軽三味線起初當然是配合著津軽民謡來演奏的,

由於音調豪邁鏗鏘有力,大概是符合了現代人的快節奏生活,

即興要素又與Jazz相近,不但發展出與流行音樂配合演出的型態,

也成為全日本最人氣的三味線音樂。



這次的津軽三味線體驗,首先要感謝將老師從日本遠迎過來的主辦人陳先生,

以及告知此次活動的Ling姊姊。



請到的是很年輕的津軽三味線演奏家
小比田雅勝老師。

老師活躍於津軽三味線的古典民謠風,

更以流行曲風在Live House演出,目前以東京為中心活動。



3/16的講座,老師介紹了三味線的構造、歷史、以及示範各種演奏技巧,

3/17則進入個別課程。有幸被拉去當個別課翻譯,於是還沒摸到琴之前,

就先聽足了兩個小時的初學課程。



雖然練習了一年的地唄三味線,津軽還是有些不同的。



首先是用來彈奏的「撥」,地唄講究的是音色柔和,

擊弦是大忌,因此撥子是象牙製(又稱作「津山撥」),

而津軽為了用力擊弦,撥子不可使用太硬的材質,

於是撥子前端裝的是鼈甲,較有彈性。

拿撥方式雖與地唄無異,但更強調右手大姆指力道,

需要更用力往前伸張,才能將所有力氣貫注在擊弦上面。

持琴的方式,津軽比地唄要拿得更直更挺,

我猜也是為了配合右手擊弦的角度吧。



記譜法,津軽比地唄簡單,比較類似吉他譜,

而不像地唄滿滿的
文字天書

以下是津軽三味線譜例─六段。







調性



津軽三味線的調弦與地唄幾乎相同,分作本調子、二上がり、三下がり。

(請參考
此篇)



基本讀譜



如五線譜一樣,一格是一小節,由左讀到右,

每行有四條線,上面三條由上到下分別表三二一弦(琴身的左至右,細中粗)。

0是空弦,3、4、6...分別是按的格數,數字越大、位置越下面。



指法



基本上是食指按弦,

數字下標有II指中指,標有III指無名指按弦。



技巧



有些技巧與地唄類似,只是表記方式不同。



數字標記有:



ハ → 弾き 用左手無名指撥弦

ス → 掬い 撥子並非往下擊,而是往上勾

スリ → (如譜例第二行) 指左手往下滑

オ → 圧し撥 指撥子不必重新拿起來擊弦,直接彈奏



等等。



另外,津軽的右手擊弦部份,分作「前撥」(maebachi)與「後撥」(ushirobachi),

是指擊弦位置不同,用西洋樂器來講解的話,

前撥是指靠近指板,後撥是指靠近琴橋...(三味線不稱「指板」和「橋」就是了)。

前撥音色較寧靜,後撥較強而有力。

基本上前撥或後撥,多是看每首曲子的基本節奏型態來決定。



六段



本首譜例稱「六段」,這首曲子可說是津軽三味線的「合言葉」,

也就是說所有練津軽的人,基本上都會練這首,

即使是初次見面,也可透過這首曲子來合奏,如同打招呼一樣。

當然曲子的基本型態是相同的,不過每個流派的譜都會有些出入,

這種帶有即興及個人風格的演奏方式,也是津軽三味線的魅力之處了。



一小時的課程,從基本姿勢,到勉強把六段零零落落地彈過兩回,

大概有過地唄及大提琴基礎,左手按弦問題不大,

倒是姿勢還待修正,否則無法「擊」出好音色,

為了奮力擊弦,右手被折騰得可痛呢。



在台灣,不少人透過影片、網路,接觸到津軽三味線的音色,

能夠在台灣學習津軽三味線的機會卻幾乎沒有。

很希望能夠再請小比田老師來台灣教學,

目前卻礙於宣傳及經費問題,尚未可知。

若還有機會將津軽三味線帶給各位,也會在此做些小小宣傳,

親身體驗的樂趣,絕對遠超過止於欣賞。



延伸閱讀:山城的津軽三味線講座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