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3日 星期一

映畫歌舞伎特別篇─坂東玉三郎&牡丹亭



松竹製作的歌舞伎電影系列,
在電影院上映,內容則是以歌舞伎為主的影片。
這次的特別篇,則是歌舞伎女形坂東玉三郎,
挑戰崑曲牡丹亭的影片。

作品分上下兩部:
第一部─玉三郎16 Days in 蘇州
第二部─舞台篇『牡丹亭』(2009/03/13~15日 蘇州科學技術文化中心)

坂東玉三郎(第五代)雖身材高挑(還稱不上高大便是),
但靠細緻容貌及優雅身段,不愧是歌舞伎當代名旦,
而玉三郎與崑曲的結合,奢侈地選擇了崑曲發源地蘇州,
遠渡重洋來的杜麗娘,自個兒唱、自個兒演、自個兒舞,
最具挑戰的果真是語言部份。

這場戲被稱梅蘭芳再世,扮相無庸置疑,
雖稍顯老態但的確端莊,
歌唱去除偶爾日式發音咬字困難,
可看出玉三郎在這部份下的苦功。
畢竟這高而渾圓、酥軟卻透心的唱腔,
與日式的醇厚共鳴不同,玉三郎卻以男兒身做到了。

而日本傳統藝能少不了的扇,握在玉三郎手中,彷彿帶入了生命,
如同由手心中長出來似的,
明明是不易完成的大動作、或是握扇方式在手中轉換了好幾次,
舞動如韻律、如流水,沒有任何的中斷停格不順暢。
 
日本戲劇以無數個型所串連而成的動作,
我常覺得適合定格欣賞,每個定格畫面都如此有架式好看,
但中國戲劇身段總是一連串的流動再流動,
(雖然都有日文稱為「見得」這種一瞬間靜止不動討來滿堂喝采的演技)
有點兒說不上來,但總覺得玉三郎還是有些日本戲劇身段的影子,
使得流動感少了那麼一丁點。

但總之是那麼一場過癮的觀劇經驗,即使是透過影片。
透過「電影」這個「畫框」來觀賞框中的畫──也就是現場演出的崑曲,
畫框總不免被經過設計,字幕旁白音樂等華麗裝飾花紋,
其中較惱人的是日本的電影配樂,雖然誇張渲染的確有擴大情緒的效果,
但太過做作的情緒,反倒叫人稍嫌噁心。

話題至此擱筆,再聊下去,只怕顯出筆者對戲劇概念薄弱而已。

2009年7月12日 星期日

生活無題



事情說清楚,很累,

而且現在的我總認為,

沒什麼絕對、也沒什麼事情可說得清楚。


不知這是超然的心情是成長或只是慵懶了、消極了,

我甚至自以為是接近「空」的又一步再一步,

例如沒什麼好爭、沒什麼對與錯,世事便是如此,

磨了一些銳氣,希望帶來的不是無所適從的低潮,而能夠有些睿智。


總期望自己像一塊海綿,

吸收且膨脹、無止盡膨脹,

卻也疑惑才在這個不大不小的年齡,

海綿仍然吸收、卻少了釋放,會不會衰老太快?


身旁總有些活力或有夢想的人們。

聽著夢想時總是羨慕的,雖然我心中暗自打量現實並不如此簡單,

但相對於自己少了夢想,究竟是看透了現實的不妥協、或是累了、或是我能夠超然?

只好憑著直覺,憑著我對事物殘存的熱情,持續做下去便是。

累積儲存了,總有釋放的一天。


仍然,無論吸收或釋放,無論夢想與否,

期望自己五感清澈且深邃。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少了一些勇氣



京生活三個月。

前兩個月,我努力建立起生活,
包括以前的我很難做到的,一些生活中的固執。

整齊的房間、絕對的垃圾分類、盡量不吃添加物、
少用人工化學調味料及半成品調味包、吃自己做的麵包、
用量匙泡茶、用心學茶道及三味線、
正常作息、以及幾乎每星期三部電影。

我將隱性強迫症發揮致極,自以為這樣就會對自己好。


一切很滿足且順利,我偷偷自high過著屬於自己的小小布爾喬亞生活,
等到一切如我預期上了軌道,
卻發現少了什麼。我進入了嚴重低潮及失落。

擁有了自由、規律,
卻少了自信,以及不願讓自己後悔的衝動。

因為眼前生活有著圓滿的假象,
反而讓我慌了且無所適從。

於是強迫自己,報名了兩年前參加過的工作坊,
今年要挑戰能樂。
試試自己究竟能,不能。

我試著一點一滴重拾勇氣。試著找回屬於自己的顛沛流離。

一保堂茶記





一保堂茶舖



藉著台灣學生會辦的活動,參加了一保堂的迷你日本茶講座。

內容是介紹最基本的日本茶分類方式,並且試喝各種類。



日本茶都是綠茶,使用蒸煮的方式來抑制發酵。

不太回甘、也沒有撲鼻香味兒。

由上圖可知,主要分為「覆い下園」及「露天園」。



覆い下園─氨基酸增加、兒茶素減少,因此甘甜。

A.玉露

B.抹茶

露天園─兒茶素多,因此苦澀。

C.煎茶

D.番茶



先試了煎茶,這是採用露天園中茶樹較上層的葉片,

生產量佔了日本茶中的80%,

「芳泉」(100g/1575yen)苦味重,但味道非常厚實,

充滿整個口腔,是會令人喜愛的苦。

茶道除了一般常見的「抹茶」之外,其實還有「煎茶道」這樣的流派。

「煎茶道」指的茶,並非指此處「露天園中使用上層葉片製成的茶」,

而是相對於日本中世確立的「茶道」(抹茶)之外,

近世從中國傳來其他茶種的總稱。



番茶,茶樹較底下的葉片,苦味更重,

「若柳」(200g/945yen)不太討人喜愛,當然也有人特愛番茶這種苦味的。

因此番茶一般會加上煎過的玄米,成「玄米茶」,

或是將茶葉烘過成「ほうじ茶」(焙茶)。

京都人在正月時所喝、用來驅邪祈福的「大福茶」,

由於只是個商品名稱,內容則依店家有所不同,

一保堂所販賣的大福茶,就是用上等的番茶再加上玄米製成的「玄米茶」。



接著是玉露。這也可說是綠茶中的最高等級。

「甘露」(100g/4200yen)。

由於前兩杯是苦味重的煎茶及番茶,

玉露剛入口時,對比太大,好個甜味!

緊接甜味而來的,是類似海苔的鹹味。

由於第一次喝到甜鹹如此分明的玉露,實在很有趣,

明明知道是好茶,一下卻又無法接受把這甜鹹混合的液體當作飲料來喝。

(該用納豆來比喻?或是說像加了鹹梅干的紅豆湯?)

「甘露」是一保堂等級第三的玉露,有機會想買一包來屯著,

好好享受那甜味及鹹味的奇妙調和。



接著是抹茶。

在試飲抹茶之前,先讓我們看了「碾茶」。

所謂碾茶,是先將茶葉葉片的梗去除之後,

將蒸過的茶葉烘乾而成,形狀及顏色有如青海苔。







要將碾茶磨成粉,才會成為「抹茶」。因此碾茶可說是抹茶的原料。

碾茶一般並無販賣,這陣子伊右衛門在網路上限量發售中元節的「冰泡碾茶禮盒」,

應該是老店的新創意,味道如何不得而知,

有空跑一趟伊右衛門自家SALON茶屋

據說現場是可喝得到這不常見的「碾茶」。



最後是抹茶,「福昔」(40g/1050yen)。

這在抹茶中是比較低的等級,苦味還算重,

但若是用冷泡,苦味就不易出現。



一保堂有出簡單的抹茶茶具組,

包括刷茶用的「茶筅」、舀抹茶的「茶杓」、茶碗、20g/630yen抹茶一罐、手巾一條,3990yen。

划算與否?看個人。(台灣某網路商店有代理)

茶筅大約可用日幣1000yen左右購入、茶杓約600yen,

至於茶碗,其實不限種類,只要大小適宜即可,

我還看過朋友使用漆器茶碗,

他說那是漆器師傅為了方便攜帶外出、郊遊品茶而做的,

當然這不會在正式的茶會出現。







當天是六月二十八日,吃了一個符合時節的和菓子──水無月。

水無月便是六月的別稱,也是京都六月份代表性的和菓子。

在京都,許多神社於六月三十日,

會舉行「夏越祓」(なごしのはらえ)這樣一件神事。

目的是去除前半年的罪惡及汙穢、祈求後半年的平安。

而這天京都人會吃水無月,上層的紅豆有除魔之意,

下層帶些透明,如同沁心涼的冰塊,藉以消暑。







這天藉機會嘗鮮,買了一保堂的新商品「宇治清水」。

其實就是加了砂糖的抹茶粉,用來沖泡抹茶牛奶挺方便。

15g x 八包,893yen。



  

 

一包宇治清水使用150cc牛奶沖泡,用冷水也很容易散開,但是太甜!

平常喝慣無糖茶的朋友,別像我一樣貪圖這可愛精緻的包裝,這錢倒是可以省下來了。



又,一保堂有網路購物,而且可寄送海外,請記得從英文頁面登入。

朋友從日文頁面購買,無法填海外地址,就借了我的地址電話,

結果一保堂搞不清楚狀況,打了電話來問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英文頁面才是給海外寄送專用的啦!



附註:本篇照片感謝龍之介同學大力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