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30日 星期六

[京]INODA COFFEE





INODA COFFEE



京都60年歷史咖啡老舖─INODA COFFEE,

除了是老京都的回憶之外,也是不少人的觀光重點之一。



對咖啡沒什麼研究,還怕咖啡因夜晚作祟,

老實說咖啡對我並沒有太大吸引力。

只要有咖啡蛋糕、咖啡冰棒,嘗嘗香過過癮,也就滿足了,

但INODA的古色古香,就算只是點杯咖啡歐蕾,

吃塊蛋糕、點份早餐,也是「低調的奢華」。



位於堺町通三条的INODA本店,據說平成11年曾因大火燒毀部份,而重新改裝,

2000年3月重新擴張後的INODA,還留有部份老店原貌。







由二樓俯瞰一樓及庭園,庭中還擺有耶誕氣氛的裝飾。

  





咖啡歐蕾 525円





杯子造型十分特別。

下面的把手有保溫效果,不愧是咖啡專門店,

就算歐蕾奶味香,也控制得剛好,不會掩蓋咖啡香氣。

砂糖另外附,同行學姊說以前本是加好糖的,

但對她來說總是太甜,也許客人反應吧,現在改成客人自己調量。



而學姊也推薦本店的服務特好,

果真我們桌上的冰水,在冰塊尚未完全融解時,

服務生就換來了新的一杯冰水,而把還沒喝完的退冰水收走。



想是曾有旅遊書將INODA擅自譯成了漢字「伊野田」,

(google了一下,是「京都大阪美食散步」這本書否?)

其實INODA的老闆可是姓「猪田」,「猪田」的讀音便是INODA,

「伊野田」三字實是譯得莫名。

1940年以販賣咖啡豆起家,1947開了咖啡店,

1993年二代目社長就任,更趕上了網路販賣的熱潮,分店更擴大至京都以外。



隨著京都旅遊業的發達,INODA這股咖啡熱,

更延燒到了台灣,成為不少咖啡迷的朝拜聖地。



冬天來臨之前,家中存了一罐INODA的可可粉,

原味可可,不含糖、不含奶精,

熱牛奶配上那麼一小匙,香醇濃郁就足我渡過寒冷的京都冬夜。

[京]詩仙堂


詩仙堂。



原稱凹凸窠(おうとつか),是指於凹凸不平的土地上建築居室,

德川家康家臣‧石川丈山,於寬永18年(1641)建造,並於此隱居31年。



狩野探幽(1602~1674)於四方壁上繪了中國漢晉唐宋三十六詩人肖像,

丈山在畫上題上各詩人代表作,是為詩仙堂名稱由來。



詩仙堂雖是賞楓名所之一,

但看過網路上楓葉照片後,反而喜愛今天的冬日蕭瑟。



因為庭園中的樹木被削得又綠又圓,人工味實在濃,

冬日樹木雖然光禿,飄點小雪卻增添情趣,

坐在居室中往庭園望去,不自覺想捧起書本吟詩作樂...若我有此才氣。



詩仙堂外的庭園遊走一圈,也有許多新奇小發現。

如上圖,奇異的樹種,到了冬日枯枝一節節垂直交叉,

張牙舞爪向四方發展,成了一幅特殊景象。



以及滿是青苔的石牆上,冬日不畏寒的綠葉。





午後二時,陰晴不定的天空,遮住陽光的那一瞬間。





水池旁的小窪,沉底的枯葉映著些許藍天及枯枝。





另外,詩仙堂其一有名之處,

是稱作「鹿威し」(威嚇鳥獸)的裝置─添水(そうず)。



添水不時發出清脆聲響,為寂靜的庭園帶來點生意,

據說丈山生前十分喜愛。





最後,我得坦承特地挑出詩仙堂來作遊記,

是因為今日的特選照片皆在此地。



Doco更坦承:我的小相機很遜,兩百多萬畫素,四五年前的舊貨,

照景不行整片平,只好取一些詭異角度來投機取巧...。

[京]吸油美人‧世外庭園





よーじや

銀閣寺店

京都市左京区鹿ヶ谷法然院町15

Phone.(075)754‐0010

営業時間/10:00~18:00

定休日/火曜日
(祝日の場合は営業)



哲學の道今日的天空。



之前曾寫過よーじや京美人一文,

未提到的是よーじや還經營CAFE「よーじやカフェ」。



吸油面紙和CAFE怎麼搭在一起呢?

很簡單,兩者的氣質都很優雅、很寧靜、很京都。







銀閣寺店的入口。像什麼名家庭園似的,

走近一看才發現有個よーじや具代表性的京美人頭,以及咖啡廳的菜單看板。



  



走進庭園入口,左手邊是利用舊屋改建成的CAFE,





既然是舊屋,內部當然是和室,

更重要的是坐在店裡,還可欣賞外邊的庭園。



  

一樓是開放空間的CAFE,二樓採預約制,可在此享用便當。

便當內容當然得與庭園相匹敵,「粧」3150円、「彩」4200円。



庭園中有座小石橋,往內走去,竟藏著よーじや的店舖。



  



這間よーじや店舖其實不大,藏在庭園中倒頗獨特,

過了賞楓的觀光期,店內有些冷清,

在三位店員注目之下逛商品,倒是有些壓力。



庭園門口的電話亭,立了塊牌子:恋のかなう電話ボックス



說是這個話亭上,有老公公及老婆婆像,

願在櫻橋相遇的兩人,能夠終成眷屬,

所以這個話亭就成了「實現戀愛的電話亭」。



這...到底是先有傳說再建話亭,還是有了話亭才編造傳說?



  



題外話,身在京都,常會忘了京都的美,

幸好來這僅三個月間,多位台灣友人到訪,

每每陪朋友觀光遊覽時,總會對這兒的美麗恍然大悟,

對這裡的感情又因此增加一分。



也許是這樣,養成了我出門帶相機,隨處注意小細節的習慣,

在寧靜的京都,處處發現驚喜,

希望這種沉穩及細膩的生活能夠持續下去。

2006年12月25日 星期一

什麼時候我們往不同的方向走去


本來是該睡了,京都的午夜三點。



本來也沒那麼感傷的,

本來,感傷的事也不該在這兒寫的,



blog是我偽裝的一部份,曾幾何時瀏覽人次逐漸升高,

這裡成為了我公開的一項「賣點」,

在乎該寫些什麼、該裝飾得如何,



可因為是午夜,午夜是我很私密的時間,

所以午夜我該說一些私密的話語,管他有沒有人聽。



我們都在往不同的路上走,

我還在想像我們穿著制服活蹦亂跳的樣子。



我讀了詩,夏夏的詩,

詩裡一半有她,另一半她的成長,我卻不認識,

康問我要不要去參加航的婚禮,

我對航的印象停留在國中,一副堅強且認真的側顏,

什麼時候她竟談了戀愛、訂下終生。

我和仔仔一樣玩樂,一樣說笑,

明明還彼此耍賴著像個小孩子,

免不住話題竟然會談到應該幾歲生小孩。



大家走到哪裡去了?

大家都在、都在MSN上、都在email中、都在我書架上的畢業紀念冊裡,

我卻見不到摸不透無法勾勒出大家的模樣。



我們都變了好多,即使不想承認,

我被說成是獨立自在的,或是難以看透的,

我有了自己的特質、性格、甚至是打扮,

什麼時候起,我被認為是個這樣的人,多久了?為什麼?哪來的?



照片是哲學の道,風之館門口的裝飾,

某個傍晚我與很久以前曾經的男友走過這裡,

上次這樣並排慢慢走,應該就是穿著制服的年紀,

我花了好大力氣,卻想不起來以前和他對話的口氣、用詞,

好似上輩子的事,全部遺忘了,

當我能夠平凡地用一般方式與他談話時,

我突然懂了什麼叫做時間的流逝,能夠沖淡一切。



但我怎麼突然無法理解時間帶給我們的變化呢。



仍然是個公開的場合,

雖然早已宣言這是私密的話語,但仍請當作是我偽裝的一部份。

[京]押忍!男前豆腐店!





男前豆腐店

(推薦!網站必點!)



美式嘻哈風格...豆腐店?男前豆腐店?男子氣概的豆腐店?



男前豆腐店,完全是傳統豆腐老舖的新革命。

三和豆友食品公司的常務伊藤信吾,

2003年創造了「男前豆腐」,2005年3月獨立創業,

離開父親所經營的三和豆友,開創這個革命性的豆腐公司。



這一兩年當中也許三和豆友與男前豆腐對於產權問題有所糾紛,

但在2006年12月25日,兩間公司正式宣布,要攜手製造男前豆腐!



男前豆腐店,光是網頁就十分精彩。

男前豆腐的各式人物設定,周邊商品、T-shirt、甚至販賣原創CD,

又炫又酷,但完全與豆腐的傳統印象搭不上邊,

甚至讓人懷疑這豆腐吃起來是個什麼味道。



就是在三和豆友與男前豆腐合作的這天,

我,竟然在超市發現了他,於是嘗到了傳說中的男前豆腐!





お嬢ホワイト(小姐White)



豆腐盒上清清楚楚寫著:女やねんけど男前

雖然是女性,但也很有美男子氣概!



小小一盒要價三百多円,到底有什麼魅力呢?

看了一下盒上說明「加了豆乳(豆漿)的豆腐」...嗯,很微妙。



打開包裝舀了一口,首先嘗到的是豆乳...好濃的豆香!



話說,日本的豆乳雖然味道非常濃,但我始終喝不慣,

總覺得還是台灣的豆漿好喝,即使台灣豆漿並不純。

男前豆腐的這個商品,不僅豆味很重,而且還很像台灣的豆漿啊!



盛了一口豆腐,裡面固體及液體的融合很微妙,

看起來像是原味優格,那麼豆乳配上豆腐會如何呢...?



豆花!沒錯,這就是我想念已久的豆花啊!



吃起來完全就是豆花的口感以及香味,

又因為濃郁而大大加分,感覺上就是在吃台灣的高級品豆花。

應該說,這就是豆花,而我在台灣還沒吃過那麼香純的豆花。



畢竟是拿來做料理用的豆腐,所以稍微帶點鹹,

男前豆腐的網頁上有建議的料理方式,是加上醋以及七味粉。

我試著加醬油,變成這種感覺,







還蠻好吃的。但我決定下次要加糖漿,讓他成為一等一的豆花。



男前豆腐最初的商品是「風に吹かれて豆腐屋ジョニー」,

「ジョニー」便是社長伊藤信吾的暱稱Johnny,

使用了北海道的大豆、沖繩的海水,外型像是衝浪板,

一般是用來當豆腐使用,據說也有加上黑糖漿當甜點食用的(果然是豆花啊...)。







本頁最上方擺的照片是「ジョニー男」,

是「風に吹かれて豆腐屋ジョニー」的縮小版,

16人份的party版本,2000円。



另外,伊藤信吾也出書記載了他的創業故事,

點此可連結amazon頁面。



食用的時候我腦中不禁想到,

如果我吃的豆腐,有著典雅的包裝,美妙的口感及香醇,

我心中升起的會是:啊,好幸福! ...這樣的感覺。



今天在吃お嬢ホワイト時,有著惡搞的包裝,美妙的口感及香醇,

每吃一口,看到包裝,我就忍不住大笑,

一方面為他的口味驚奇,一方面為他的創意拍案叫絕,

很快樂!原來美食可以讓人如此快樂!



傳統與創新,原來也可以這麼融合!

誰說美食一定是要典雅氣質又高貴?

2006年12月23日 星期六

[京]12月13日‧事始





今日是三味線稽古。



正準備坐下,看到老師琴室的床の間(日式房間內的一部份),似乎擺著正月的裝飾。



詢問之下,老師告訴我這是正月行事的一部份,

「但,與普通的人家不同喔!」



在各種稽古的世界中,如三味線、或藝伎所學的舞蹈,

或是較古的買賣商家,如和服屋等,

12月13日,是特別的「事始」之日。



老師的學徒們,其中有些已擁有教師資格、或已可自立創業的,

會買鏡餅並請店家寫上他們的名字,

在12月13日這天來拜訪老師,答謝老師的教導之恩。



老師並說,這種習俗只流傳在京都、奈良、及大阪的鄉下這幾個歷史較悠久的地方,

且只有稽古的世界(各種藝術領域)才會這麼做,一般家庭的正月裝飾則是十二月底才準備。

另外有些人家嫁女兒,也會買一整條魚,在12月13日時送到親家作為照顧女兒的謝禮。







這種行事,對稽古的世界來說非常重要,

老師說今日的晚報,以及明日的早報,或是早上的新聞,都會特別介紹呢!



回家時路過超市,看到販賣許多鏡餅,

與老師家裝飾的相似,好奇之下查詢了鏡餅的意義。



鏡餅是在正月時,供奉神佛的餅(日文中的餅幾乎等同台灣指的麻薯)。

一般來說是大小兩塊平面的餅疊在一起,有些地域則是以三塊疊成的。



由於形狀像以前的鏡子,因此稱為鏡餅,

也有人說是取自日本神話中三種神器之一的八咫鏡。

室町時代之後,鏡餅多用來裝飾在床の間,

而近年來為了便利及衛生,有時會以塑膠材質製成鏡餅形狀來代替。



過年時也買個鏡餅來房間裡擺吧。



稽古的世界,規矩真是比想像中的還要複雜,

時常深怕一不小心就踩到地雷,幸好老師為人爽朗和藹。





[京]四訪清水





四訪清水。



九月、十月、十二月,綠葉、紅葉、午後、傍晚。

隨著冬季的來臨,白晝越來越短,清水寺的夕陽也來得特別早,

今年清水寺楓紅得晚,12/19,仍剩下半個山腰,

雖然零落了點,相機抓住那剎那,畫面還是一樣動人。



四點多踏上山,遠處已劃出一片彩霞,

京都景致動人之處,就在於不同的季節及時間,各有各的美,

而清水寺的秋日夕陽之美,倒還是頭一遭遇見,

興奮地補捉了幾張畫面。



  



    



最近到訪清水寺,必定會見到票選新‧世界七不思議景觀的旗幟,

清水寺是日本唯一進入最終候選名單之地,

好奇之下讀了網頁,候選21地之中,想當然爾會被選上的,

不外是雅典帕德嫩神廟、埃及金字塔、羅馬競技場、或萬里長城,

但其中我較無法接受的是雪梨歌劇院、及自由女神像。



21處候選地中,有古有新,雪梨歌劇院及自由女神像,

雖然有設計上的獨到之處、以及歷史上的象徵性,

但這卻是工業革命、科技進步後的現代產物,

硬要與歷史古蹟相比,未免有些起跑點不平等。



清水寺,位於京都市東山區,山號音羽山,

本尊是十一面觀音,開基是於西元798年,

中途經過戰爭、天災,現在的國寶本堂,則是1633年重新建成。



四百年前,要在如此急崖上建出如此氣勢,可不就是個不思議嘛?

基於這樣愛護京都歷史的心情,我立刻註冊投了票,

希望196天後,清水寺能夠成為新的世界不可思議之地。



當日,本堂中已擺出了2006年「今年的漢字」,

由財團法人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每年所公開票選,

用漢字一字來表示當年日本社會現象,並於12/12「漢字の日」,公開發表於清水寺。



2006年的漢字是:命







2006年上年度的飲酒駕車事故逃逸問題、下年度的孩童受欺自殺問題,

對命運的抗拒、不安、以及對人命的輕視,皆反映在這個字當中。



建築在斷崖上的清水舞台,曾引發不少自殺事件,

而在清水舞台上擺設「命」一字,似乎意義更深遠了一層。





東京香蕉的神妙之處





東京ばな奈



1991年發售的東京ばな奈「見ぃつけたっ」(如上圖),

襲捲男女老少,成為了東京的名產。



除了香蕉海棉蛋糕、餅乾、法蘭酥、巧克力、蛋糕捲等,

還出了起士、草莓等其他點心,種類繁多。



上次到東京,匆匆忙忙而忘了買,

因此請友人這次來京都時幫我帶一盒,

本來就喜愛香蕉香甜的我,一直好奇他的魅力在哪,

東京又不特產香蕉,香蕉蛋糕何以會成為東京名產呢?



吃一口我就發現了,原來東京香蕉的微妙之處在此!



因為之前試做過香蕉果醬,所以知道處理香蕉的難處,在於香蕉會變黑,

而許多香蕉口味的產品,都是使用香蕉抽取出來的香蕉油所做成的,

味道很化學,雖然香味濃厚,但吃多了不舒服。



東京ばな奈「見ぃつけたっ」的香蕉餡,

吃起來就像是現做的香蕉泥一樣,而且口感比香蕉泥更柔軟更嫩!



像是香蕉口味的奶油,卻沒有太多奶油味,

幾乎保存了香蕉原本的香味,又有奶油的細膩口感...



仔細想想,也許這就是東京ばな奈一躍成名的神妙之處,

也破除了我對於香蕉總是會變黑、而無法加工做成甜點的迷思。



[京]三嶋亭─すき焼き!





三嶋亭

京都市中京区寺町通三条下ル桜之町405 



明治六年開業,嚴守130年傳統口味的肉舖三嶋亭,

座落在京都市中心寺町通之內,

四周環繞著許多新建的繁華商店,

外表皆為木造的這棟古老日式建築,其實並不起眼,

但這兒的牛肉料理卻是遠近馳名。



走進三嶋亭,頗有時光錯置之感,

明治之前,由於佛教等因素,日本並不盛行食用牛肉,

正式食用牛肉的習慣可說是從明治五年(1872年),明治天皇享用牛肉才開始的。

此後牛肉鍋(すき焼き)大為盛行,食用牛肉可說是文明開化的象徵,

三嶋亭便是搭上了日本食用牛肉的第一股潮流而開店,營業至今。



我甚至以為自己是明治初期的文人,

剛接觸西方文化,社會一切皆處於萌芽階段,

有那麼點故作風雅的氣勢,身著西裝、頭頂黑帽,拿著拐杖,

點上那麼一客すき焼き,大啖牛肉,顯示自己的文化。



託長輩們的福,小妹得以有機會嘗到如此地道美味的すき焼き。

中午的ミニコース,一客約6000円,雖然稱之為迷你套餐,

卻也十分飽足毫無遺憾了。



    



五人份的肉片,油花漂亮而均勻,排在盤上頗為氣魄,

雖然在上次品嘗過神戶牛排之後,對於牛肉的入口即化,已經沒有那麼地驚豔,

但すき焼き的特殊調理法,實是展現了牛肉的不同風味。



  



料理的阿姨十分細心,每個動作都熟練穩定,

先在盤中鋪上牛肉,撒上砂糖,

熟了之後要我們沾上蛋汁吃,再將其他豆腐、麩類、洋蔥等材料鋪好,

澆上醬汁小火繼續煮。



  



途中端來白飯及漬物,配著牛肉及其他佐菜,

我只能說日本人學習西方食用牛肉不過短短百年,

卻能開創出如此美味的日式烹調法,實在厲害!



  



臨走時有機會與店經理談了幾句,

經理的父親在台灣日據時代,曾與許多台灣留學生有往來,

因此對台灣感到格外親切,經理還說自己的偶像是李登輝!

他說會來這裡的外國客人,幾乎都是台灣人呢。



希望明年父母親有機會來訪京都,

一定要讓他們嘗嘗道地的すき焼き─壽喜燒。

[京]秋日大堰川遊船





小倉百人一首

二十六



小倉山 峰の紅葉ば 心あらば

今ひとたびの みゆきまたなん



小倉山上紅葉若有心

便別急著散落 等待天皇蒞臨



嵐山自古即為天皇、貴族遊賞之地,

平安時期宇多上皇,秋日在此賞楓,

紅葉當前,上皇想讓兒子‧醍醐天皇也能來此一賞,

因此貞信公‧藤原忠平便寫下了這首和歌。

雖然內容看起來有點兒像是拍天皇馬屁,

但也的確道出了嵐山美景。



流穿嵐山的桂川,川上橫跨渡月橋,上游稱大堰川,

平安時期是貴族遊玩之地,一般人不得進入,

而現今成為京都當紅的觀光景點,

最熱門的遊玩方式,是乘トロッコ小火車上行,再搭人力船下游。



某日午後,與三位姊姊搭上了一葉小舟,

與船伕交談之下,他得知我懂日文、又讀了那麼點日本文學,

便與我們談嵐山、道文學、吟和歌。



  



小倉百人一首,是由鎌倉時代,居住於小倉山莊的歌人‧藤原定家所編。

定家選出百位作者各一首代表作,上至天智天皇、下至順德院,年代跨越六百年,

船伕吟詠了其中第26首,便是描寫小倉山秋日美景。



百人一首之中,戀歌佔43首、吟詠秋日佔16首,

可見秋日景色在日本人的美意識中佔極重份量,

說起來,同樣是楓紅,在中國人的意識之中,

秋日是如此蕭寂,因此中國詩歌中幾乎不吟詠楓葉之美,想來也頗奇。



船伕又告訴我們貴族如何在此賞景作樂,

更教我們用古語說道:我乃貴族之身!

貴族們坐在小舟上飲食,旁邊緊跟著另一艘小舟,坐的是樂師們,演奏樂器。

樂音迴盪於兩旁山谷,形成獨特的音色,

我們在船上拍手、吶喊,隨著回音,氣勢頂天,好似天地之間唯我獨尊。



曾與友人坐在嵐山川岸,看著川中的船隻來往,

更發現了「川上交易」的有趣情景。

這次換我乘於川中,便得來親身體會川中交易之樂趣。







川面上有幾艘電動馬達的小船,船上有商家烤著魷魚、團子,熱著酒,

每當小舟載著遊客下游,商船便會趕緊靠過去,與小舟合為一體,

將物品賣給船上遊客,順便讓船伕小歇。

這種有趣的交易方式,也可謂觀光地奇景吧。



船伕道,每位船家皆有自己專用的槳,

重量、長度、形狀不盡相同,一般自己的槳並不會讓外人觸碰,

而他不太介意,也許是談得來,他竟問我們要不要試著划船,

還借了他身上的工作服給我們穿著呢。



  







順著水流,划槳並不如想像中的辛苦,

但如何摸索出水流,倒是需要純熟的技術及工夫。

船伕技術果真好,還特地划過滿布岩石的驚險處,

而能夠避開岩石,毫無擦撞,不愧是專業。



遊船一程是半小時,而船夫讓我們多玩了一下,

依依不捨地回到岸邊,想問的話到了嘴邊卻總是沒有吐出口,

高雅的船夫,是嵐山當地人哉?否則如何對嵐山如此熟悉、又飽讀詩書呢。



可謂秋日午後的大堰川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