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二月份累積blog第31篇,
從不斷叨叨絮絮的文章中,可以感受到我的壓力。
大約2/10左右著手論文。算很晚的。
首先不想隱瞞的是最近身體狀況不太好。
就如同我總是習慣把自己看得透,身體哪裡起微妙的變化,
我也很清楚,包括原因為何。但我卻避不了。
一是論文無形中的壓力,二是不正常的飲食,
因為心中壓力而選擇了攝取蛋糕來做為逃避,
加上壓力大對正常食物沒有食慾,
結果就是莫名其妙的三餐,青菜豆腐土司美乃滋肉鬆起士...。
好像稍微貧血,平常輕鬆越過的上坡路,
最近騎起來有些痛苦,用力搖晃就感到暈眩。
睡眠時間還算正常,但卻怎麼睡都累。
我保持讓自己blog總是有話可寫,
表示我對這個環境沒有麻痺,五官仍然清楚,
身邊的雜事能推且推,沒事就待在家裡,
因為論文要用的書本幾乎都在手邊,上網查資料又容易。
待久了總覺得幾乎窒息,論文進展很慢,
我也知道這是個需要耐心的工作,急不得,
莽撞的個性卻打不了持久戰,總覺得被壓得好緊好難過...。
很多事情,拿起放下只在一瞬之間。
像我大可以說服自己,不該放下門外的京都繁華美景,
秋楓、冬梅、春櫻,稍縱即逝,
何必每日斟酌字數,拘泥在螢幕上這幾個小方框之中,
晚點畢業的時間,用來換取京都體驗,絕對值得。
但我就是看不透這一層,或是說今天看透了,隔日又猶豫遲疑,
弄得神經永遠緊繃,在混日子與緩慢的字數堆積中游走。
於是我被那論文八萬字的規則勒得好緊。
2007年2月24日 星期六
近況
花とアリス─電影原聲帶(岩井俊二)
有一種東西叫做天份,也許也可以稱他創意,
你很難形容這東西的模樣,但也無法否認他的存在。
有的時候是一股氣、是一種感受,
例如戲劇,在對的地方合上對的動作、對的台詞,
甚至只是個畫面,在那一瞬間。
那麼我在看岩井俊二的電影時,看到了這股天份、這股「氣」。
我沒有理論基礎足以分析他的電影手法,
只知道一切的節奏以及變化,都是那麼唯美動人,像是呼吸般自在。
「花とアリス」,曾經進劇院欣賞兩次的好片。
至於劇情如何就不再贅述,這次想談的是配樂。
之前友人給了我「花とアリス」的電影原聲帶(的...檔案),
在欣賞電影時,雖然沒有對音樂多加注意,
但岩井的作品,電影與音樂一向如此契合,
剛剛順手查了一下,才發現音樂是岩井導演自己創作的。
專心地從頭聽到尾。嗯.........。
旋律非常好,不論是調性的使用、節奏的快慢、情緒的掌控,
皆與影像非常搭配,可以說徹頭徹尾是「岩井風」。
若要評價,我會形容這是有「才氣」,才掌握得準的旋律線。
只聽每首旋律的主題,是非常足夠的,
但若聽完整首曲子,就會發現和聲的薄弱之處。
例如說左右手聲部會出現平行八度,這是和聲音響上的大忌,
因為和聲結構會顯得空泛,(除非是想突顯特殊效果)
或是和聲變化太過簡單,反而襯托不了帶點幻想的旋律。
我並不清楚岩井導演的音樂背景,也許只是業餘玩玩音樂,
但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最抓得住電影裡的氛圍。
四月物語也是岩井導演自己寫的曲喔,女主角松隆子彈奏的。
音符非常簡單、非常乾淨,好像幾句話就能把整個情境說完似的。
這也是擁有天份的岩井,用自己的感性詮釋影片、詮釋音樂,才創作得出來。
作為片段式的配樂,岩井導演的作品程度已十分足夠,
作為純音樂欣賞,還差強人意。
話雖這麼說,
我也不敢保證我是否能抓住他影片中那種單純潔淨的美呀...。
上面這張照,是前年參加岩井俊二影片展時,
匆忙之下按下的快門。
岩井導演一臉酷樣地簽名,而且都簽英文縮寫,
不過在我大膽要求之下,導演幫我寫了漢字喔。
[京]m.s.h (パティスリー サロン・ド・テ エム・エス・アッシュ)
m.s.h (パティスリー サロン・ド・テ エム・エス・アッシュ)
京都市中京区押小路通麩屋町西入ル橘町630
075-212-5388
休:木曜日
11:00~20:00
去年初開張的這間蛋糕店,不久就在網路上引起一陣討論。
原因是這間店特製的「生麩ロール」。
麩類,簡單說就是台灣所稱的「麵筋」。
原理相同,但日本的「麩」種類繁多,
尤其是京都,有許多製作麩類的老舖,許多集中在麩屋町一帶。
m.s.h創造出了獨特的生麩蛋糕捲,據說口感很有趣,
吃得出麩類的獨特嚼勁。還有京都人道:生長在京都,吃到生麩蛋糕還是第一次!
某日騎著車晃到這一帶,小巷中幾乎是民宅,
原本不抱期望的我,隨意晃晃,見到了這樣一個小招牌及小黑板,
近看果然是這間m.s.h。
在民宅縫隙中的m.s.h,門口意外地小,
往裡望是一條長長的巷子,兩邊牆壁及店面本身皆以白色為主體,
店面非常簡單,沒有多餘的裝潢,右手邊的門推進是蛋糕櫃,
左手邊的門推開後,有幾張小桌,外面也有幾張木桌。
先在右邊蛋糕櫃點了草莓蛋糕(493円)及咖啡歐蕾(525円),
走進左邊的店面等待。
先喝了口咖啡歐蕾,如我所料地,很普通。
奶味並不重,而配上蛋糕後,蓋過甜味,只剩下咖啡的苦澀。
嘗了一小口蛋糕,因為口味不重、不刺激,剛開始倒覺得普通,
沒想到一口接一口,竟然越是感動......。
蛋糕非常細膩,細到幾乎看不出空氣孔,且有很香的味道,
奶油也是,本身帶有香味,又因為夾著草莓,
除了本來的奶香,又沾上一點草莓香甜,
草莓反而甜度不高,稍微帶酸,
蛋糕、奶油、草莓三者的平衡非常好,
三者甜度皆低、皆細緻、皆有各自獨特的香氣。
我花了非常久的時間品嘗這塊蛋糕,
這應該是近期吃到最讓人感動的甜品了。
當然是又忍不住帶了一塊蛋糕回家,
直覺挑選之後,才發現自己怎又選了草莓口味的...。
草莓慕絲,451円。
一樣是甜度不高,酸度也恰好,不會太過。
下面有一小層蛋糕,意外地並不會因為上面的慕絲,而使蛋糕受潮變味。
雖然帶給我的震撼不及之前的草莓蛋糕,但也稱得上佳作了。
問我怎麼沒吃生麩蛋糕捲?
下午四點到達,蛋糕櫃已空了一半囉。
那麼搶手,當然下次一定還要試!
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神戶南京町春節祭(下)
夜晚的南京町一片燈火通明。
這種景象在日本一向難見,而且日本人似乎只有在南京町,才敢邊走邊吃。
我們走到廣場,等待著七點的舞獅表演,
發現廣場中間的亭子,擺了祭壇,
付錢便可進去體驗中國式的點香「拜拜」,
站在亭邊的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
其實一天下來,發現來這過節的中國人或台灣人,
反倒沒那麼多,幾乎都是日本人來湊個異國風情的熱鬧。
許多日本人進亭體驗中國式的祭拜,拜完後不忘與西遊記人物合照。
七點的舞獅表演,大有看頭。
我必須承認,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在那麼近距離觀賞舞獅子呢。
紅藍黃三隻舞獅,在廣場上跳來跳去,
舉著獅頭的表演者,輕輕一躍就可踩上後面表演者的肩,
一層疊一層,把獅頭舉得半天高,
再從獅頭的口中丟下糖果,大家樂得搶糖吃。
長達二十多分鐘的表演,只能說表演者著實體力驚人。
離開廣場,發現旁邊的店舖門口也有舞獅表演。
舞獅到每間店舖門口舞個一段,並且奮力一跳,
獅口一張,咬下店舖門檻上掛著的紅包,幫店家討個好采頭。
八點,廣場上表演的是「夜光龍」。
主持人囑咐大家不可開閃光燈,並且把四周的路燈全關上。
長長的一條龍,全身螢光,
隨著緩慢的節奏在廣場上繞著圈、上下來回,
其實看了一下還真有些悶,雖然他是壓軸戲。
我們放棄了觀賞表演,畢竟老踮著腳尖實在很累。
走到一間攤販,友人說她想嘗嘗台灣的掛包是個什麼味,
雖然早就預測到應該不夠道地,但看到久違的紅燒肉,也禁不住點了一份。
掛包一份200円,可要求店家加上酸菜。
這個掛包雖然外表窮酸了點,味道還是有五分相似的。
又甜又鹹的紅燒肉、配上一些酸菜,少了花生粉、少了香菜,
份量又小,只能勉強塞牙縫...我們還是吃得挺開心。
友人說她在上海、大連,都沒吃過這樣帶甜帶鹹的肉呢!
回想起的是公館的藍家割包,
一份40元,還可選擇:肥肉、綜合偏肥、綜合、綜合偏瘦、純瘦肉,
內餡塞得滿滿,配上四神湯就是一餐,哇,台灣真是個美食天堂。
大年初一,雖然少了家人的溫馨、少了豐盛的年夜飯,
但卻過了個比在台灣更有年味的新年。
上次親眼看到舞龍舞獅,是什麼時候呢?
若有興趣可觀賞:其他照片
恭賀新喜─神戶南京町春節祭(上)
神戶南京町‧春節祭
去年神戶一遊,南京町裡許多中華料理,對我來說起不了吸引力。
心中想著也許半年後,這兒的店對我來說會是種奢侈吧,
春節沒有回家的打算,於是決定參加南京町的年節盛事。
江戶時代日本鎖國,1867神戶港開港,神戶從此便充滿了許多異國風情。
當時許多在日中國人居住於元町附近,在此從事商業,
戰後一度衰敗,1977年組了南京町商店街振興組合,恢復繁華景象。
從此更成了著名的觀光景點,也是關西地區唯一一個中華街。
南京町的春節祭十分著名,
2/18大年初一的活動,包括了歷史人物遊行、舞龍舞獅等表演,
各家商店還推出2007円的超值組合,套餐、旗袍福袋等。
十二點半抵達南京町,原本想看的史人遊行似乎已結束了,
我們在路上瞎逛,想找間舒適的店面用餐,
每間門口都排滿了人,後來選中這間「福龍菜館」。
一千多的福龍套餐,以及一碗麵,平均下來一個人花了1200左右。
福龍套餐雖然看起來菜色挺豐盛,但除了青椒牛肉之外,其他吃起來都有些微妙。
冷盤是白切雞肉淋芝麻醬、煙燻鮭魚及生菜沙拉,
熱炒是青椒牛肉及紅燒蝦仁(下面鋪餅乾),日本人印象中的中華料理好像總有這道紅燒蝦仁,
但我與同行的大連友人,只覺得吃起來有些莫名其妙。
味道普通的濃湯,以及奶味很重、沒有杏仁味的杏仁豆腐。
口味還不算難吃,只是無法稱之為中華料理。
其他還有許多有趣的店面,大多是餐廳,
以及一些食材行、雜貨店,當然食材是以中國進口的為主。
雜貨店賣有許多眼熟的商品,像小娃娃針山啦、繪有山水畫的扇子啦,
大連友人說:天哪這些都是我小時候的玩具吧!
仔細想想,沒錯,話說十幾年前我爹前往大陸時,
帶回來的就是這些紀念品......。
和台灣有關的店有兩間,一是天仁茗茶,二是叫做攤販街的食堂,
賣的是台灣小吃,包括牛肉麵、掛包等。另外有不少店家都熱力主打珍珠奶茶。
還有許多旗袍店,旗袍雖漂亮,
但若買了,應該還蠻難穿在街上走的。
話說在日本街上穿和服不奇怪,但在中國、在台灣,
穿著旗袍外出,還真是頗受注目的事情。
南京町著名的包子店「老祥記」,肉包一顆80円,幾乎是每天排滿人潮。
後來老祥記開了分店─曹家包子館,賣的是香菇餡肉包,一顆90円。
由於春節廣場人潮眾多,老祥記店鋪停止營業,移到曹家包子館販賣,
從早到晚總是排了一列人群,我們也湊熱鬧排了一下,大概十五分鐘左右可買到。
包子的皮非常有韌性、有嚼勁,裡面的肉倒是普通。
不過應該是南京町內最正宗的料理吧。(除了天仁茗茶之外...)
排隊的時候,正巧剛在廣場表演的小猴,從身旁走過。
而排完隊之後,碰上了史人遊行的行列!
身上還掛著牌子寫「皇帝」「皇后」呢。
接著我們離開了南京町,到元町商店街逛了一圈,
晚上回來發現南京町還有活動,於是又在此逗留了一陣。
關於晚上的活動,待下文續。
葉牡丹
冬天路上總是見到這種狀如高麗菜的植物,
盆栽、花瓶、花圃,出現率也太高了些。
擅自稱他「高麗菜花」,沒想到他真有個名叫做「花キャベツ」(花高麗菜),
這.........
葉牡丹,江戶時代傳入日本的高麗菜經過改良而成。
難怪看起來一副美味樣。
查了一下台灣也有葉牡丹,當然這個名稱是直接取自日本的,
甚至南投杉林溪還推出葉牡丹養生餐。
真的有養生效果?想來是個噱頭。
但網路上查到的圖片總是沒有我在日本見到的漂亮,
也許是台灣的天氣不合適罷。
今年暖冬,沒遇幾次下雪,
一月初在倉敷遇到了最大的一次,也是幾小時就停了,
碰巧遇上旅館check-out不得不走,
和同學提著行李在大風雪中行走,好是過癮。
冰雪加葉牡丹,今年就僅見到那麼一次。
2007年2月22日 星期四
[京]巷口的喫茶店─Clark House
Clark House
京大門口的小路,沿著走就會到這間小小的喫茶店。
也許他沒什麼歷史、沒什麼大名氣,
但位於人潮往來的路上,生意也算挺不錯。
店內寬廣明亮,一大片落地窗,
缺點反倒是空間太過開放,少了些隱私。
坐在靠牆沙發,正對著店老闆的矮吧台,
顧店的是店長以及一位服務生,後面廚房似乎還有人在料理,
由於吧台很矮,店長及服務生隨時可環繞店內,注意客人的需求。
當店長及服務生沒什麼要緊事忙碌時,
總覺得一舉一動都會被關切,倒不太自在。
店內供應多種蛋糕,價格不高,350~400円左右,
蛋糕加飲品的下午茶套餐可折價50円。
依照慣例,點了咖啡歐蕾350円,及一個巧克力蛋糕。
咖啡歐蕾聞起來有很濃的奶香,喝起來卻普通,味道不夠厚。
我依然念著INODA的咖啡歐蕾,然後四處尋不著能與其媲美者。
巧克力蛋糕用料很實在,口味中上。
回家時順道帶了個洋梨塔,370円,店長細心地包在貼有店名的紙盒中。
一樣是用料實在,吃得到片片洋梨。
甜度不高所以不膩,味道也是中等,
以價錢算來,是可當作平時解饞用的小點。
店內供應咖哩類的簡餐,算是除了喝咖啡閒坐之外的另個選擇,用餐時間客人不少,
平時營業至晚上九點,較一般咖啡專門店來得晚。也是我會再次光臨的因素之一。
2007年2月21日 星期三
[京]京都府京都文化博物館
京都府京都文化博物館
京都文化博物館前的三条通,以前曾是江戶時代東海道的西邊起點,
近代則成了書院、商店、銀行、保險公司的聚集地。
後來繁華商圈雖轉移到四条及烏丸一代,
這兒仍保留了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
1988年開館的京都文化博物館,不斷舉辦各種展覽,
第一次參觀是去年的藝術市集,整個展館皆成了擺設攤位的空間,
博物館可以很高貴、也可以很親民。
博物館分做本館及別館,
本館由地下一樓到地上七層,一樓可免費參觀。
圖為本館一樓餐廳及販賣部。
別館這棟建築大有來頭,1903年開工、1906完工,
原本是日本銀行的京都分店,1965年京都分店移址,
此棟建築成為財團法人古代學協會的所有物,1968年做為平安博物館。
1969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1986寄贈給京都府,
1988年做為京都文化博物館之別館,重新開張。
設計者是辰野金吾(1854~1919)這位明治大正期的建築家,
與他的弟子長野宇平治(1867~1937)。
辰野是工部省工學寮第一回生(現東大工學部),
曾至英國留學,作品有日本銀行本店、東京駅等日本代表性建築,
他的建築皆十分堅牢,因此又有「辰野堅固」之稱。
長野也曾設計多處的銀行建築,作品包括台灣總督府廳舍。
圖為原本的銀行營業室,現在成為了小小的舞台。
建築採用十九世紀後半的英式風格,華麗且不失穩重。
分館內商店,販賣京都特有的藝術品,
像是京都出身的藝術家、京精大的畢業學生作品等,
有些還帶著年輕現代的幽默,並非傳統嚴肅或難以親近的藝術創作。
別館連接本館的休憩空間。
京都的天空永遠如此藍,夕陽的顏色帶著層次,
即便是昨天空氣污染挺嚴重,
加上明亮的彎月,因此我顧不得旁人眼光,像個傻子般在路上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