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6日 星期五

日本的戀法情結



(
此處連結bk1網頁)


在某處看到有人提問:「日本人是不是有戀法情結?」

是,沒錯,雖然明治維新之後的政策,

強調學習歐美,但日本人特愛法國、對印象派情有獨鍾、

喜歡用莫內與睡蓮來做廣告、特別愛以法文來做店名,

仔細想了一遍,日本在政治上與法國並無特別關係,何以有嚴重的戀法情結?



巴黎是現代藝術文化薈萃之地,不容置疑,

而日本對法國的傾心,尤其是印象派,在美術上的確有跡可循。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初次接觸西洋繪畫,

實際將西洋畫技帶回日本發揚光大、把日本畫壇帶入嶄新階段的,

是由法國留學繪畫回到日本的黑田清輝。

黑田18歲至法國研習法律,進入Collin
門下習畫,

繼承印象派正統畫風,色彩明亮且溫和,

帶給日本洋畫界很大衝擊,被當時畫壇稱作「新派」,




黑田1896結成白馬會,

這在日本當時是佔領正式畫壇的流派,

另外舊派畫家組成的是太平洋畫會。


































 




白馬會(新派



太平洋畫會(舊派畫家所接受)



組成時間



1896



1901 



會員共通點 



皆任職於東京美術學校



皆師事ローランス 



承襲



色彩明亮,多以戶外風景為主題,又稱「外光派」,以コラン為師



避免コラン的外光表現,注意古典構圖及明暗技法,正統且保守 



重要畫家 



藤島武二、青木繁、岡田三郎助



鹿子木孟郎、満谷国四郎




這兩個組織給日本美術帶來很大的影響,可說為日本西洋畫壇奠基,

而兩個組織所推廣的都是印象派美術,

諸不知此時在西洋,印象派早已過時,

崛起的是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畫派等新風。

日本真正接受後期印象派畫風,

則是要等到二十世紀初的事情了。


印象派就這樣佔領了日本畫壇一段時日,

此時正逢日本明治維新知識開化,

我私自推測,法國的各類藝術風潮,以及日本人對法國的憧憬,

是否就隨著白馬會/太平洋畫會的擴張,而在日本定型。

而日本人對印象派的心結,到現在還隨處可見。


巧的是今日抱著疑問的同時,

在書局看到如上圖一書「日仏交感の近代─文学・美術・音楽」,

以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對法國的文學、美術、音樂各方面受容為主題,

還有法國文化中所受到的日本文化影響。

翻了翻,才發現日法交集遠比我想像中的多,

不僅日本對法國傾心,法國也是歐洲各國中,

可說是對日本文化最感興趣的一國。



政治上來看,日本與法國,在二戰並無直接交手,

所以算是關係良好,法國還曾出現過有名的親日派統領,

甚至還有許多日本人對巴黎的「藝術之都」形象抱著太大憧憬,

到當地反而適應不良,造成了「パリ症候群」(巴黎症候群)。



直至今日,日法交流仍然持續中。



參考資料:

高階秀爾「19.20世紀の美術・東と西の出会い」(岩波書店、1993)

Wiki百科日本頁面─フランス

7 則留言:

  1. 這讓我想到曾經拜訪法國的朋友都被誤認成日本人

    店員也都會基本的日語招待

    法國人認知中的黃種人都是日本人吧



    而之前PTT八卦版也針對巴黎症候群討論了好一陣子

    日本人似乎無法接受心中的巴黎聖地卻是狗屎滿地喔

    回覆刪除
  2. 其實就我的直覺,日本期望成為亞洲的法國。像是建造東京鐵塔,還有大量的使用法文外

    來語(學法文之後深有所感)...這算是日本人潛意識的驕傲吧...

    回覆刪除
  3. roentgen



    就我的認知中,其實很懷疑日本人對法國文化到底了解多少呢。

    大多都是媒體塑造出來的形象,真正的交流似乎不多呢。



    Nyssa



    是泥沙姊姊嘛?

    明治維新時日本曾經有很可怕的脫亞論,

    認為自己不該是衰弱亞洲的一份子,這種想法引發了戰爭。



    我覺得日本人崇歐的另一面,

    在歐美國家面前似乎又有種自卑感呢...

    不敢斷言就是了。

    回覆刪除
  4. 您好!

    我是從ptt過來的網友

    看到您的文章我很好奇的是

    我從一些書上看到日本人有排外情結

    卻又如此的崇法

    這感覺好矛盾哦...

    法國高級名牌對於日本年輕一輩的人(尤其是女生)似乎有種難以抗拒的吸引力

    難道說擁有這些奢侈品可以幫助她們加強自己的在同儕間的地位?

    或者是說又有另一層意義嗎?

    從一些電視節目看來

    日本人還是很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的

    還是年輕人和老一輩的日本人的看法不同

    雖然說台灣人也會有類似的崇拜情結(對日本或歐美國家)

    但也不至於像日本那麼嚴重

    是因為日本較重視外在給人的感覺(較重禮數?)



    其實對日本人不是很了解

    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罷了

    不知道我打的妳看不看的懂...

    回覆刪除
  5. lmying



    謝謝您的回應。我大概可以理解您的疑問。



    說起來可能又是個很大篇幅呢,手上並無相關資料,

    我就已知的部份簡單做個說明。



    排外情結



    不清楚您所讀到的書是如何敘述的呢?

    關於排"外"這件事,我想主要指的並非國界,

    而是"團體內"及"團體外"。

    日本是個非常重視一致性的民族,十分重視團體,

    對於"外來者"他們會保持戒心,尤其是這個外來者與他們很不一致的時候。



    但對於文化吸收這件事,他們是非常能接受外界的東西喔!

    從奈良時代開始(隋唐時代)日本就不斷派遣隋遣唐使,

    到中國學習各種律法制度甚至於藝術宗教文字,

    這些東西後來都成為了日本文化的一部份。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仍舊不斷吸收外來文化,

    只是這時中國氣弱,他們學習的對象改為西方,

    這些東西並非保持原樣進入日本,而是日本人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

    成為了"日本式"的西方文化。

    回覆刪除
  6. 至於現代的日本人,到底排不排"外國"呢?

    我認為心境和實際,是兩回事的。

    心境上,他們仍然崇尚西方那種浪漫優美的文化,

    (而且很多人對法國抱有太大憧憬,可能實際上並非他們想像的那樣)

    但他們的心態仍是保守的,

    真正有個外國人進入他們生活的時候,

    我想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張開雙臂擁抱這些外國客吧。



    當然去觀光遊玩是一回事啦,真正生活起來還是不一樣的。

    日本人很重裡外,不輕易把真心表露於外,

    見過面也不一定會約你吃飯,約過一次吃飯也不一定當你是朋友,

    不像台灣人,可能見過一次面就當你是熟朋友。

    以上行為不只是對外國人如此,日本人彼此來往都是這樣的。

    我想您在書上指的排外,應該是指這個吧。



    另外,您提到名牌對日本女性有很大吸引力,

    這大概可用上面提到日本人的一致性來解釋,

    因為日本人很在乎別人眼光,在乎自己與他人是否一樣,

    到頭來可能就是大家提著一樣的名牌包包...。

    回覆刪除
  7. 最後提到傳統文化。



    日本人的確很重傳統文化,

    這與他們重視"形式"有關。

    他們不斷將之前的文化用各種形式傳承下來,

    而日本人似乎也不問為什麼要這麼做,總之就是該做,

    例如幾乎每天在日本不同地區都會有祭典,

    每年做一樣的事、一樣繁複的程序,

    也從來沒有人認為應該廢除這些勞民傷財的事情,

    因為這些東西是他們精神中很重要的一部份。



    日本一直以來沒有經過太大戰亂,

    這也讓他們得以傳承這些文化至今。



    總之日本的民族性非常有趣,這些可用很多方面來解釋,

    我也仍然在觀察中,偶爾會把觀察到的心得寫在blog,

    還歡迎您常來逛逛呢。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