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前言,第一天到達伊勢,已是下午三點。 拿了地圖,還來不及認清方向,只見前方一片濃密樹林及人群,
(圖為京都私鐵站購入的豆腐漢堡排便當,780円,米飯有數種任選)
雖然前篇洋洋灑灑介紹了伊勢神宮,
旅行似乎有著萬全的準備!
其實在出發前對這些知識只是抱著模糊的概念,
這些知識都是旅行中一點一點在我腦中重組起來的,
事實上我是如此無謀,只查了私鐵時刻表、以及最近的商務旅館地圖,
便匆匆忙忙趕著出門。
下車時甚至茫茫然搞不清目的為何,
令我驚訝的是伊勢車站並未提供任何觀光簡介,
(也許對他們來說是朝聖,而非觀光?)
提著行李走到車站旁商務旅館,要了間單人房,心中才踏實下來。
一時不知該往何處去,車站面對是一條大路,
旁邊的小路,座落著幾間商家,路邊掛寫著「伊勢參道」的燈籠,
一眼望去卻沒有觀光地氣氛,也不像是要深入古蹟奇境,
手邊沒有任何地圖,只好賭著往參道直去, 終於在盡頭見到一間觀光導覽所。
不加思索跟了上去,鳥居、神樂殿,想來這便是伊勢神宮的外宮。
境內可行走的區域並不大,走到一木造門檻,裡面禁止拍攝,甚至警備森嚴,
我才稍稍體會伊勢神宮地位之高及其重要性。
跨越門檻後見到的是木造門框,掛著一面白布,
許多遊客跨進門檻前,先是恭恭敬敬對著門內鞠躬,進了門檻後便對白布參拜,
我試圖左右走動想對裡面一窺究竟,卻無法稱心,
只瞄到厚重的茅草屋頂、及頂上突出的木頭而已。
後來才知道需經過特殊申請,才能進入這扇門之後,
而神宮規模不只眼前所見範圍,門後尚有一大片寬闊聖地。
在正宮左方的一塊空地,立著「平成二十五年第六十二回式年遷宮御敷地」,
便是前篇所提,二十五年搬遷一次的神宮預定地。
接著看了別宮,每個宮的樣式都非常樸素簡單,
簡單到只認得出木造的小方框,毫無其他裝飾及標誌,
天然的木造建築,的確令人心情放鬆,
但對神道並不抱持特別信仰的我,
就像是見到他國首相或皇帝一般,尊敬是有的,卻沒有油然而生的崇敬心,
過年的初詣、進了神社的拉鈴朝拜甚至購買御守,
求的是心境上的平安,甚或做個紀念,
並非身為大和子民的我,雖暫時在大和國境生存,卻無法將身心融入神道吧。
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之下來到這裡,下午四點半,參拜完外宮還真無處可去。
之前就聽說內宮距外宮尚有段距離,需搭公車前往,
但末班車早早便收工,可能趕不及回程。
無頭蒼蠅似地在車站附近到處晃,看不出這個小鎮的面貌,
伊勢果然不興觀光業,參拜神宮並非觀光、而是朝聖之旅。
漂亮的私鐵車站及傍晚小巷
路上街燈全是這種形式,應是為了配合神宮而建的獻燈
翻了翻手上觀光簡介,內宮附近似乎有得逛,
於是決定先回旅館休息,明日早些啟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