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1日 星期日

演奏音符及演奏入魂的兩回事



昨日與一位同是從小音樂班出身的學妹聊天,
有趣的是我們都經歷過:
鋼琴觸鍵不佳→接觸到好老師而被鍛鍊基本功→搞清楚彈鋼琴是怎麼一回事
的音樂學習歷程。

上面說明好像有點霧煞煞,細細說來是這樣的。

彈鋼琴,重要的基本功夫是觸鍵,
琴鍵並不是輕輕碰下去、讓他發出聲音即可,
而是要訓練手指的力道,讓琴鍵整個「壓到底」,敲擊琴弦發出最大的共鳴,
若能夠使琴鍵發出最大共鳴,接著便可以控制力道及角度,讓他產生更多種音色及音量。

我初學鋼琴時跟隨的老師,並不太要求觸鍵,
因此就算能夠彈奏技巧不錯的曲子,自己也覺得聽起來「少了什麼」,
直到後來換了老師,被指出「觸鍵不夠紮實」的大問題,
實際練習過後,才搞清楚以前總覺得表現不出音色與層次,究竟是怎麼回事。
(話說如此我是非常懶得練琴的,所以至今還是彈得破爛有餘)

練習觸鍵的最好方式,當然就是練音階。
每個音、一顆顆,紮實地往下彈,讓琴弦擊出最好的共鳴。

弦樂器也是。
剛進張正傑老師門下時,每次上課都被要求要拉「空弦」。真是很無聊又不得不做的訓練。
老師總和我說:妳的弓和弦沒有磨擦!要磨擦!
一開始不能理解,我明明就是有磨擦才發出聲音的啊,怎麼說我沒有磨擦呢?
自己成長之後才知道,所謂「沒有磨擦」,是指弓和弦並不是用最好的角度、用最紮實的方式,
將自己的手臂力量往下放,讓弓與弦發出最有共鳴的磨擦,
不過是隨意將弓在弦上磨一磨,讓他勉強發聲而已。

因此老師要求拉空弦,練曲子之前先試著抓到弓在每個弦上該有的角度及最紮實的磨擦,
再來練習其他曲子。

練習日本樂器,發現基本原則也是一樣的。

偶爾有機會聽教室的學姊們演奏日本箏,
總覺得不過是把音彈出來而已,不怎麼確實、音色不怎麼共鳴,
後來有機會遇到了十分善於演奏的老師,
才發現原來日本箏有那麼多的音色變化及表現力!
原來,之前練習的教室,老師的要求也只是限於正確彈奏出譜上音符,
而並非將每個音演奏確實,讓弦發揮出最佳的共鳴,
才讓我錯怪了這項樂器的最佳表現能力。

啊,演奏音符及演奏入魂,是兩回事啊。

從小被要求的鋼琴觸鍵、大提琴弦磨擦,
這項道理原來套在其他樂器上,也是共通的。我又有了一項新的領悟。


2 則留言:

  1. 說得真好

    前陣子了好幾篇教育與人力資源的論文

    提到受教育的年數與實際上得到的技能有明顯差距

    教育的品質與其追求的方向與高度 是不易衡量的

    學生可以選老師嗎? 或者老師有意識到自己是如何在教導學生?

    每個老師有不同的教法 但不一定是學生要的或是對他最有益的

    就像你說學琴學樂器 老師說要把音符演奏正確 也不是什麼離經叛道的事

    但是你所要求的是更深層的表現 而不是單單把正確的音符正確地演奏出來

    再次回到教育與人力資源的回報

    很多時候最有價值的回報 來自於最基礎紮實的訓練

    你也是下過苦心學習 才能有這一層的領悟吧 真好!

    回覆刪除
  2. 每次上課都被要求要拉「空弦」



    這個真的是最無聊

    可是也是最困難的地方(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