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買一個貴婦的午後





26日陰錯陽差行程全滿,三小時家教與兩小時補習班,

明明沒個興趣也莫名地兼了不少日文課程,講課還總是有模有樣似地。



於是把心情提前,25日打算到前陣子發現的小茶館,

點上一壺茶、一份下午餐,尋個盡興,

臨到店門前才發現星期一公休,討了沒趣。



轉念而拜訪的是高雄某間頗有盛名的餐廳,

曾在本店吃過一客價格不斐的下午茶,

卻讓我吃一口抱怨一口,香料及色素讓我最痛的不是舌頭而是荷包,

這次轉而嘗試分店義大利屋的簡單午茶,

280元一客,主要想確定是自己味蕾有問題、或是網路上盛名該打折扣,

再者,若真是地雷,荷包至少不會大傷。







餐點盤中是一塊蛋糕任選,一小片蜂蜜蛋糕,

以及一口餛飩大小的鹹派。



鹹派太小,連餡是什麼味道都還沒嘗盡,只吃到厚厚的派皮。

蜂蜜蛋糕不帶香氣,連到底是不是蜂蜜都無法確認,

中央的草莓蛋糕,草莓大顆結實、誠意頗足,

海綿不鬆不軟,上層人工香料味太重。







鹹食三明治夾著蕃茄、青醬、起士,味道尚可,

不過是青醬的濕潤壞了麵包口感罷了。







早餐茶,並不是一壺,而是可無限續杯,

我想這兒的茶葉不該是如此苦澀,

想來是服務生沖泡時間或茶葉份量沒抓穩,

最後只好閉氣將剩的澀茶一口吞盡。



倒是裝潢氣派、環境奢華,大概是座落在美術館附近,

連造訪的客人,似乎都有些那麼不同。

例如左方一對母女,像是散步路經便隨意小坐喝茶似地,

約是幼稚園年紀的小女孩,讀著英文故事冊,用英文與母親問答。

母親的回答更妙,像是如何解釋四千美金有多少,

「以台灣的所得來說,四千美金是...(中略),但如果在美國生活,四千美金是...(後略)」

此時我正一邊讀著陳耀昌教授「台灣秘帖」一書,

讀到出生率下降、養小孩花費極高極辛苦等,

一邊聽到這樣的母女對話現場live,還真令人心驚。

         

人生百態,對於這種過早的資本主義教育,

我不排斥也不贊同。

畢竟自己也是因循這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

花錢買了一個好似貴婦般的午後。只因為我希望這天有那麼些許不同(雖然提前了一天偷偷過)。



去年的今日,我第一次獨自旅行,沐浴在伊勢神宮的神聖氛圍當中。

前年的今日,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旅程,十幾位好友圍成一桌,向我道賀。

大前年的今日,好友仔仔生平第一次辦桌,就獻給了我。

大大前年的今日,那種在被世界遺忘之前就先選擇逃避的性格發作,

一人躲到故宮看展覽,過了悠閒的午後。



若依循八股,接下來該是談些什麼願景,

人生沒有什麼轉捩點可言,當下的每個決定都可能影響一生,

只希望每個決定都能夠踏穩,才能將人生的遺憾減至最少。



生日快樂,祝我,在二月二十六日。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雅楽―天‧地‧空~千年の悠雅~



(點下可連至amazon頁面)



雅楽〈天・地・空~千年の悠雅~

演奏:東儀秀樹



雅樂,是由上代流傳下來的日本固有音樂,

以及千四百年前平安時期,

由朝鮮半島及中國傳來古代亞洲大陸各國的音樂為根基,

受其影響所完成的音樂,

這些音樂幾乎以本來的面貌完整保存至現今。

由於系統完備,也就是說有完整的交響樂法及樂理,

就這點看來,可說是世界現存最古的音樂。

曾經無法接受日本傳統音樂那種交錯不協和的美感,

久而久之這種聽似嘈雜卻悠遠細密的旋律,

反倒成了我心中最深邃的聲音。



尤其是需要寧靜,例如習作論文的那段日子,

西洋古典音樂必是大忌,因為對和聲走向太過清晰,

在一級接四級、四級接五級的聲韻流動中,

音樂未奏,我就急忙在心中下了個終止式,

到頭來心靈與思緒始終是被音樂牽制。



以人聲為主的流行音樂又更危險。

(雖然古典音樂也曾是當時代的流行)

音樂,雖抽象,卻也最真實且科學,

有明確的架構、條理,以及思路,

只要因循著音樂原有的面貌來演奏,

多少可反映出當時代的節奏、規律,

甚至是當時代人們的心靈及情懷。

聆聽當代音樂,特別是所謂的流行音樂,被帶領進入的,

畢竟是世俗,太多幻想空間被抹殺,

震耳欲聾的低音,無變化地不斷敲擊,

究竟是要麻痺聽者,還是提醒聽者終究要面對這世俗的現實。



當我想忘卻塵囂認真面對論文時,

總是需要跨越一道現實與虛幻的隔閡,

曾經試過Bach、崑曲,甚至是自己的創作,

最後終於從雅樂,找到一種將我莫名牽引至交錯空間的能力。

大多是被牽引至異空間後,沉靜一段,再關上音樂,繼續習作。



想像中的舞,很靜,靜得該是以平行的步伐前進著,

在雲門的九歌‧雲中君,隨著起舞的是雅樂的「平調‧越天樂」,

舞者肉體的力道與結實,雲中君乘著座騎扭動身軀,

與我心中那種平行寧靜相去甚遠,展現的是另一種「動」的極端,

卻讓我感受到在平穩音調底下,那種沉著的強大力量。



也許是這種強烈力道,才能抑制我的情緒,

將一切歸於表面上的平靜,

那麼,我從雅樂裡面得到的靜,

究竟是心理真正的平靜,或者我僅是藉由這種旋律,來壓抑自己。



不過是將一切的混亂壓到更深處,更深,更深,

混亂終究無法痊癒。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關於一日遊與否

  

圖為台灣高鐵‧左營站月台



日本人極愛旅行,尤其是巡禮,參訪各神社寺院並做禮拜,

那麼這與西方巡禮有所不同,



西方所謂巡禮,目的地只有一個,即使途中至其他教堂參拜,

最終仍是前往心之所嚮的那個聖堂。

而日本的巡禮,如「巡」這個字所表示的,

「巡」遍各靈場,例如西國三十三所觀音巡禮、四國八十八所巡禮等,

既無始、也無終,雖然靈場有個編號,不過是便於記憶罷了,

巡禮,重要的不是到達目的地,而重在「巡」字本身。(註)



也許是這種巡禮的傳統,造就了日本人喜愛旅行的性格,

那麼說起來人生本就是一場旅程,重要的不是人生的終點,

而在於人生中一趟趟、沒有目的地的旅行所堆砌出來的─

過程、領悟、以致於昇華。



於是旅行,成了家常便飯般的存在。



當然並非所有日本人都將旅行視為生活之必要,

但車站、機場、路邊那一架架的旅遊DM,看久了也總會理解這必要。



配合週休、連假,各種配套方案因應而生,二日遊、三日遊,

就算只得一日空閒,「日帰り」(當日來回)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搭配新幹線,就算是「日帰り」,也足夠遠走高飛,

七點出發,兩小時半關東至關西,坐上遊覽車,

遊寺院、吃懷石、賞景之餘不忘與藝伎合照(在京都觀光地行走的大略都是扮裝體驗的冒牌貨),

傍晚再度搭上新幹線返家,七小時的觀光休憩,

也夠補充隔週面對煩雜工作的電力。



想是大眾運輸工具發達,對日本人而言,

這種到他縣一日遊的觀光行程,簡單、便利、又受歡迎。



去年底大阪大學一位教授蒞臨台灣,

在台大客座一週,其中一日得閒,便想來高雄觀光,

教授事先上網查詢了日本旅行公司JTB的「台湾新幹線」(台灣高鐵)一日套裝行程,

包含高鐵來回票、中餐、導覽、交通,一日行程要價台幣六千多元,

且兩人以上成行,於是教授打消念頭,

最後接待導覽的責任便落在我身上。



教授在高雄停留五個多小時,以計程車代步,

跑遍了五個以上的景點,包括酒足飯飽一頓,以及愛河遊船。

匆忙之間雖然無法將高雄歷史道個盡,教授卻也心滿意足,把高雄的模樣望了一回。



事後想起,「新幹線で日帰り」(乘坐新幹線一日遊)這似乎是普遍的日本式玩法,

對台灣人來說,倒還有一段距離。

除了票價是個門檻之外,觀光設施的不完備也是個重點,

而我想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興致、雅量、好奇心,

去聆聽同樣在台灣小島上,屬於自己城市之外的聲音。

除了桌上的電腦、窗外的高樓、荷包裡的鈔票,

還有許多人事物,等著被聽聞、等著被觀望、等著被道盡,

也才算是真真切切地生活在這片土地。



註:高階秀爾「参詣道の心性」『本の遠近法』(2006.05.05、新書館)p124

[京]夢屋─お好み焼き





夢屋

京都市左京区川端二条上ル孫橋町1

17時~24時30分(ラストオーダー 24時)

定休 水曜日

電話 075-751-9645 



我想其實我是喜愛お好み焼き的,

但喜愛程度卻無法戰勝我嚴重的嗅覺潔癖。



因為,享用一頓美食,卻得讓整身的衣服、頭髮皆付出沾染食物味的代價,

對於常以味覺來判定是否乾淨的我來說,無疑是個考驗。



啊,焼肉、お好み焼き,就是這樣被我棄在一旁的,

另外還有好不容易在京都找到合口味的義大利麵店也是,

當我回家發現衣服上聞得到食物味,發現該店的欣喜,馬上轉為悲傷...。



而夢屋是少數讓我吃完後,會考慮「該不該再度付出此代價」的店。



川端,鴨川沿岸的這條要道,春櫻秋楓,

原本應該對此會有無盡的幻想,但時常路經這兒的我,

一開始甚至有些失落,路邊的民宅怎地如此低矮而老舊?

座落於這排民宅之中的夢屋,毫不起眼,

但隨著經過次數增加,也漸對此產生好奇,

於是當友人隨口提即,我便毫不猶豫主動提議一探究竟。



下午五點營業開始,而越到夜晚、客人越多。

進了店內才知道,藏於民宅之中的這間小屋,竟身懷絕技。



店內擺飾是一張又一張的簽名板,展示許多名人來訪的足跡,

牆上貼著五顏六色手繪插圖及留言,

都是喜愛夢屋的客人們用心留下的紀念。







我們點了牛筋的べた焼き(840円)以及夢屋特製的豆腐焼き。



べた焼き,據說是昭和初期京都一般民眾愛好的食物,

基本內容與お好み焼き似乎沒有太大差別,

只是放了代表京都的九条蔥等材料。



  



吃お好み焼き的經驗不算多,除了前述味覺潔癖之外,

在台灣的お好み焼き,吃起來並無特色,

不過是一團麵糊與材料的攪拌物,再塗上又厚又鹹的醬汁、灑上柴魚罷了,

整個燒餅只呈現出一種味道。(請容我用燒餅兩字來稱此類食物)



在夢屋,我第一次吃到材料與麵糊分明、如此有層次的燒餅。

麵糊裡面一樣是包著豐富的材料,但卻可以吃出高麗菜的清脆、牛筋的香味及口感,

可以清楚分辨每種食材不同的味道,並不會因為麵糊,而全部黏成一團。

燒餅並不單是「一種」食物,而是擁有好多面向的綜合體。



而京都食物本就偏淡,不太鹹的燒餅其實正對味口,

更能專心享受每種食材本來的味道。



豆腐焼き,方方正正一塊十分可愛。

以豆腐為底層配上許多材料而成,

標榜健康,因此受女性歡迎。吃起來很紮實,意外地非常飽足。



  





兩人分食兩塊燒餅,足夠一餐的營養及份量,

吃完後竟不感到油膩,不過是口渴了點。



踏出店外仍聞得出整身的油煙味,匆忙踏上腳踏車,

飛奔回家洗澡,但腦中仍忘不了那種層次分明及口感清晰,

第一次感受到:お好み焼き的確有他的深度存在!

2008年2月12日 星期二

我流O好MI燒KI(お好み焼き)





在漫畫或連續劇中好像有種橋段,

不擅料理的女主角,拿著食譜,才發現材料東缺西漏,

唉呀反正蜂蜜和糖都是甜的、醬油和鹽都是鹹的、

辣椒山椒青椒好像都差不多,那就給他加進去吧!

做出來之後發現成品與食譜相差甚遠...。



本以為這種糊塗才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

但在那種伸手沒醬油反手沒鹽巴的京都(廚房)生活裡,

我早就發展出一套賴以為生的我流料理方式。



話說日本超大規模百円連鎖店DAISO(大創)進駐台灣,

以39元低價出售九萬餘件手工園藝玩具飾品派對料理日常用品,

並非美式量販店那種資本主義大量生產的貪婪樣貌,

而是精美物廉創意不絕拍案叫好的各類小物,

究竟可以把台灣人民日常生活改造成什麼樣?



我首先被改造的是餐桌上的飲食。



39元一包的「お好み焼き粉」,經過「我流」改造後,

對我來說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日本料理」,

還帶有懷念京都的各種情意,

以及日台融合友好交流的深遠意義。



以上只是藉口。只不過是家裡沒絞肉、沒醬汁、沒柴魚片、也沒海苔粉罷了。



お好み焼き粉100g、水100g、些許高麗菜絲、一顆蛋,

材料便沒了下文。

於是倒入一罐同樣來自大創的39元雞肉罐頭(我爹還抱怨說這比我家小狗食物難吃),

以及冰箱挖出來的越南泡菜一小碟。



拌哪拌,放入平底鍋煎成兩片,

外表看來挺美,卻少了上頭配料。



於是把龜甲萬薄鹽醬油加太白粉煮成膏,加上一大匙砂糖,

塗在餅上、擠上美乃滋。

台灣的醬油比日本鹹、美乃滋比日本甜,因此份量得抓個平衡。



一塊貌似お好み焼き的食物出爐了,

前面說過了嘛,各種替代品亂換的結果,

絕對會和食譜上的名稱是兩回事。(在此徵求各位幫忙命名)



雖然早已不是お好み焼き,但我還好意思寫在這裡,就表示他不難吃。



不過這調配好的粉還真神妙,

大概是加了山芋的關係,怎麼煎怎麼Q,

心想下次把他拌入水果、煎成鬆餅,塗上巧克力醬,

可能會有出奇的好效果吧。

MIHO MUSEUM





MIHO MUSEUM

滋賀縣甲賀市信樂町 冬日休館

京都駅出發:JR至石山站 -> 接駁bus約50分鐘 = 約兩小時




某個六月天,我仍忘不了那天的陽光、溫度、以及建築物的顏色,

而且事後回想,才發現MIHO如此地耀眼。



MIHO MUSEUM,事實上是宗教團體「神慈秀明會」會主─小山美秀子展出個人收藏品的博物館。

1997年開館,擁有兩千件以上的收藏品,

包括做為教會的「神苑」,以及MUSEUM等,建築皆由貝聿銘設計,

建築群隱身於山中,素有「桃源鄉」之稱。



關於這種個人旅行,除非需要外宿,旅館早已預約,

否則常在懶惰鬆散的情緒中,時間一分一秒渡過,

眼見太陽自東至西繞了四分之一圈,最後決定待在家不願出門。



網友Hank的大力推波助瀾,事前幫我連絡了MIHO公關組的南部小姐,

我更在前一天把便當做好,這麼一來,當日想賴也賴不掉了。



    



穿過長長的金屬質感隧道,眼前出現對稱且氣派的建築,

卻與「桃源鄉」一詞稍嫌印象不合(我心中出現的是暗戀桃花源中那一葉扁舟),

與其說是融合在大自然中的一座殿堂,

不如說是人類企圖改變且佔據大自然這一方空間。



帶著這種主觀意識,並且加上那陣子受安藤建築制約之深,

腦中說服自己融入這奇特氛圍的一部份,卻不得效。



在我心中,安藤作品愛走「險」,

用許多不對稱或是奇特的多角形,製造出特殊的切割效果,

所以常會有出乎意料令人大為驚嘆之處。

貝氏建築則是非常安全、穩當、開闊的對稱,

因此事後回想,才發現當時身處在那樣安穩的建築之中,

之所以心中忐忑,可能是環境過於沉著,

反而讓氣短急躁的我,一時不知所措。



    



    



本想在外用餐,打開筷盒竟是空的,

南部小姐幫我找來一雙免洗筷,並指點我可到側門座椅用餐。



  



挑高的水泥天頂,比較像是貨車出入口,

一排折疊椅並列,始終沒幾個人進出,我便大剌剌拿出便當吃了起來。







一個人處在這種空間是很奇妙的,

尤其是隨著時間移轉,穿過玻璃照射在地板上的光影,不斷變化。



  





    



當天是會員日,許多信徒們特地前來,

但自得其樂也顧不了他人行動,

索性排了隊,坐在美術館內餐廳,點上一份蛋糕及奶茶。







MIHO的餐廳及喫茶室別有來頭,使用完全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的食材製作,

許多人排隊等待只為了嘗上一口,主餐已全數供應完畢,

蛋糕飲料並無特別之處,只記得口感溫和柔順。



當時展出佛教美術,事後同學取笑我何必殺肅氣太重,

搞得神經緊繃,而無法靜下心享受眼前美麗。

也許和當日人潮洶湧有關,或是路程太過急促,

倒是事隔半年多的今日,閉上眼,似乎還能嗅到甲賀山中桃源鄉,陽光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