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8日 星期四

十年,我在音樂班

我的確懷念那段時光。



因為那時候我們都被保護得很好,

是被受寵的、亮眼的,可以自恃而驕的,



辛苦很多,但得到的也很多,

因為大家都會告訴我們 - 你們是頂尖,

你們可以得到一些特權,

言下之意就是你們可以稍微目中無人。



我懷念那段被大家捧在手心的時光,

但我更感謝有機會離開那樣的環境,

才真正學會到什麼是現實。

2 則留言:

  1. 學會到什麼是現實,

    回想起來,音樂班的同學待我真好。

    小學畢業後我就進入普通班,

    到前金國中就讀一年級,那一年內遇過不少惡意作弄,

    對我保持友善的同學屈指可數。



    年歲漸長才學會不露鋒芒的生存道理,

    卻也養成了當邊緣人物的低調習慣至今。

    回覆刪除
  2. 你小時候可是班上的寶耶!大家疼你都來不及了!(哈)



    寫完這篇那幾天,新聞正報著台中資優班考試的事件,

    心中想到很多事,一時也不知該怎麼寫下來。



    下面的心得感想很亂。想到啥寫啥。



    很慶幸以前在那樣的班級長大,

    在音樂班裡碰到的老師同學們都很好(這多少也要有點運氣吧),

    除了音樂方面,做人處事以及對事物的思考,都開闊不少。



    大學離開音樂環境後,說實在花了不少時間去適應,

    尤其是大學四年,常常不知如何與班上同學對話,

    也不是存著孤僻心理,而是生活環境與所受的教育、成長背景完全不同。

    表面上能夠交談,心底卻起不了共鳴。



    我很慶幸家裡的教育讓我能夠擁有很好的應對能力,

    雖然我離開被保護了十幾年的世界,

    現在仍然可以在其他世界找到自我。



    許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童有"優良的成長環境"

    而把他們送進資優班,算不算對孩子成長空間的一種抹殺?

    並不是真的想學音樂,只是認為"這裡的環境比較單純"罷了。



    真的單純嗎?我一直覺得音樂班不單純,

    從小那種勾心鬥角不是外人可以體會的,

    如果對音樂沒有興趣,來這裡只是讓童年時期更為陰沉。



    真正的優良成長環境,是要家庭自己去培養的,

    如果不能讓孩子擁有正確的判斷力,

    只是用資優班的外殼來過度保護,

    以後出社會恐怕很難學會與人溝通,

    而如果孩童真的擁有正確的判斷力,那進不進資優班,

    也都不是重點了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