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翻譯是痛苦又美妙的工作



歐洲統合史
作者:遠藤乾 
國立編輯館 主譯
姜家雄 審閱
王文萱 譯
 

出版:五南圖書
ISBN:
9789571160153

(此書實為合譯,在此感謝一同工作的朋友們!)

 

翻譯是痛苦又美妙的工作。

而且非常說一是一,不討價還價的工作。
每個字都要經過頭腦消化、雙手打字,才能有成果,
翻多少字,進度就是多少,報酬就是多少。


不像創作,隨著靈感強弱,腳步時快時慢,
做完了不論自己評價如何,都還不一定賺得到子。
也不像寫論文,雖然寫論文已經很是一種累積的工作了,
但畢竟也有靈感通順問題。
翻譯幾乎是只要打起精神來運轉,碰到滯礙難行便狂查資料,
幾乎都能夠解決,而有所進展。 
 
 

說真的,這是我做過的工作當中,最「踏實」的一種類型。  

由於正職仍是學生身份,翻譯只是眾多生活當中的其中一個面向,
為了能夠安排其他要事,我常把翻譯工作集中在短期間內,一次衝完。 

整天窩在家中面對螢幕只為了累計一日字數,
有種把自己逼到絕境的痛苦,
但當完成一本書時,那種美妙的成就感,真是無可言喻!
  
 
 

有人問我,怎麼開始從事翻譯的?
我會說:如果想從事翻譯,最重要的不是累積實力,而是要做口碑!
  

託許多長輩及友人之福,
我的翻譯之路才剛起步,至目前為止還算順遂。
接過幾間出版社案子,一開始都是長輩介紹,
先嘗試了該間出版社的編輯、或是簡單的文書工作(都是接案制),
大概因為做得還算不差吧,
合作起來也沒有什麼大問題,總編就會問我有沒有興趣試作翻譯。
有了第一本書的翻譯經驗,就更有機會讓其他人介紹我做翻譯。

為了讓別人有興趣「介紹」自己,這些「口碑」從日常生活當中就要開始培養了。

大概不外是要塑造這樣的形象「有日文專業、認真負責、做事靈活、值得信任」。
以上四點──當然,自己沒能做到,總之就是時時拿來警惕。
尤其是,當其他人把拖稿做為常態的時候,
絕對不會拖稿的人,勝出的機率便大了很多。

  

因為我給自己的截稿日,常常都是出版社截稿日的半個月之前,
所以我敢說自己拖稿機率很低, 

自己當過編輯便知道,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和譯者及筆者催稿......。

  

有收穫就要有付出,這是千古不變的大道理。
翻譯得到的是自由掌控的生活,不必出門面對人際關係,可自由調配工作進度,
付出的是,無法選擇想翻的內容(至少我還是入門者,沒得選),  
分配不好便會造成眼睜睜看著別人放假,自己卻要趕稿的悲劇,
家裡窩太久,五天之後好不容易跨出門,發現室外空氣好像會令人窒息,
並且,做多少字就拿多少錢,是非常腳踏實地無法走捷徑的工作形式。
 
說起來,這項工作的付出及所得,很公平,
我還是會努力繼續往前邁進的。
  
 

2010年9月7日 星期二

京都創生座─第五回公演‧舞扇要結緣

 

五感で感じる和の文化事業 
京都会館開館50周年記念 
京都創生座 第5回公演
「舞扇要結縁(まいおうぎかなめのけちえん)」 
平成22年9月4日(土) 午後4時開演 


京都創生座──企圖融合各類傳統藝能, 
成為京都傳統藝能文化的發信地, 
一個帶有嶄新實驗性質、又深具使命感的組織。 

創生座的主要成員,
包括了能樂師(能及狂言)、日本舞踊家、各類演奏家, 
雖然都是傳統藝能,但這些領域,幾乎平時不會在同一個舞台上同時表演, 
甚至連幾位能樂師成員,都是跨流派的合作。  

這樣的組合,所嘗試的,
是一般舞台所看不到的「collaboration」。 
我私自揣測這樣的協同演出,
也許比表坊加上明華園、比當代傳奇劇場還要更難。 
(這裡的「難」指的不是整齣戲劇的表現,每齣戲都有高深艱難處, 
指的是要把不同的東西加在一起時,所要考慮的因素) 

因為日本文化中有非常嚴謹且固定的「型」。
這些傳統藝能,很有可能幾百年來, 
表演的都是相同的內容、甚至走同樣的步伐、同樣的舉手投足, 
例如在「能」當中,望月有一定的動作, 
在日本舞踊當中,書寫有一定的姿勢。 
能的走位配上一定的節奏、日本舞踊配上一定的旋律, 
要怎麼樣的設計,才能將所有演員一同配置在台上呢? 

創生座的第五回公演, 
便是為了盡情發揮「能」、「狂言」、「日本舞踊」的特色,所寫成的劇本。 
天界中兩名舞者「慧星」(由舞踊師表現)、「天津乙女」(由能樂師表現), 
交換舞扇定情,但之後卻落入凡間, 
天津乙女成了「創座」的舞姬(由舞踊師表現), 
慧星則成了「生座」的舞人(由能樂師表現)。 
兩座競爭,吵著誰才是最強的舞者, 
沒料到前世結緣的兩人相遇, 
拿出了前世在天界定情的舞扇,映證愛情。 

其中有些橋段,是舞踊師及能樂師一同在台上演出,有些則是分開一人一段。  

分開一人一段輪番上陣時,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能及舞踊平時的伴奏樂器及節奏,原本就不同, 
其中小鼓和大鼓,兩方都會使用,但所拍擊的節奏卻完全不同,因此伴奏也分做兩方。 
故事設定原本就是安排為「創座」、「生座」兩個不同舞團, 
所以兩方樂器輪番上陣,不會太突兀。 
其中有一幕是兩方樂器一同敲擊,互相較勁的場面, 
可以明顯聽出,兩方的大小鼓同時敲擊, 
明明是同樣的樂器,兩方音色、吆喝聲、節奏,卻完全不一樣。  

 一同演出時難度更高了,因為能和舞踊,
連基本站立方式、走路方式都不同, 
尤其能樂師又戴著面具,幾乎是看不到路的狀態,
兩方卻巧妙地,保有自己藝能原來的動作, 
用自己的方式跳舞,又能夠融合在一起表現出兩人的情感, 
甚至有兩人搭配完成的動作。 

能與舞踊一同演出時,為了表現兩人愛情, 
此時所用的伴奏樂器,不是能的伴奏(能樂囃子)、也不是舞踊伴奏(邦樂囃子及長唄), 
而是地歌箏曲與尺八的組合。 
利用箏演奏出流瀉的旋律,拿來突顯兩人的愛情, 
這樣的安排實在太巧妙了!
每種樂器都放在原本該有的位置,適得其所, 
又不忘嘗試每種傳統與傳統之間的碰撞,
只能說導演的安排非常高招。 

另外,狂言在這齣戲裡的角色非常重要。 
狂言方在能劇表演中,本來就有串場的功用, 
在這齣嶄新組合的戲劇當中,狂言也擔任了串場的角色。 
創座、生座,同時都有一位狂言方, 
兩位上台爭論著誰家主人舞技高強, 
使用了狂言原有的方式,一邊搞笑、一邊串場。 

唯一讓我覺得美中不足的, 
是為了要配合每種傳統藝能的演出方式,
因此背景及舞台裝置不斷切換,
甚至有點切換得太多次,
雖然劇情仍然流暢,但情緒卻太容易被打斷了,有些過於瑣碎。 
另外,也許是為了平衡能與舞踊的演出,兩邊都力求完整, 
因此偶爾會覺得舞蹈太冗長或是太過多餘。 

總而言之,這真是非常令人開心的觀劇經驗, 
尤其是能夠欣賞到自己的能樂老師們在台上的英姿。 
飾演第一男主角的伸吾老師,戴著面、少了能舞台的柱子拿來測量距離, 
在視野狹隘不便於行的狀況下,竟然還能與舞踊師一同起舞, 
在台下真是捏一把冷汗,但老師卻在舞台上悠遊自得,只能說功力深厚。
另外,創作劇本的,則是一直以來照顧我的姊姊, 
在台下觀賞她寫的劇本,這還是第一次。 

也因為自己學了一些能、小鼓、三味線、箏的一些皮毛, 
在看這齣劇時,更有樂趣。 
除了劇情及令人驚訝的表現方式之外,
對我來說,更有收獲的,
是對各項傳統藝能又有了更深的體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