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維也納愛樂──魅惑之名曲







之前提到日本人擅於做「配套」措施,例如料理用的調味包等,

另一項令人驚嘆的「配套」商品,便是「雜誌」。



書局琳瑯滿目的雜誌,會吸引我購買的原因,

常常不是在於雜誌的「文字」內容,而是在於「附錄」。



什麼樣的附錄呢?只要想得到的各類商品用品玩具,都可能成為雜誌附錄。



其中最推薦「大人的科學」這套雜誌,據說在台灣也因銷售太好時常缺貨。

每集都有一項能夠手工製作的「機械」,例如最新的一期是迷你電吉他,

當然不必另外準備材料,附錄早就全套備妥。成品絕對能夠實際演奏。



小學館還有「小學N年生」這套雜誌(N請代入一至六的數字),

針對各年級的小朋友設計課程及娛樂,並有動手操作的附錄。



另外還有手工藝品、模型、烹飪等雜誌,

除了附錄可動手作之外,文字部份也很有趣,

雜誌並非看完就丟的書籍,而是非常有珍藏價值的,可收集成家中的小小資料庫。



國中時,對我來說高價且難以購得的珍藏品日本雜誌,是少女漫畫月刊「りぼん」。

因為每期都附有厚厚一疊以漫畫人物造型做成的商品,

有文具、小玩具、紙做的小用具等等,

也常和朋友交換喜歡的漫畫作品玩具,家裡還堆著一大箱呢。

當時心想,真羨慕住在日本的小朋友,零用錢可以買到好多漂亮的雜誌及玩具!



到日本居住之後,大概是東西垂手可得,反而變得不值錢了,

始終沒有想收藏某套雜誌的慾望。

直到上星期逛書局,發現了接下來的新目標──

小學館新出的音樂CD附錄雙週刊──維也納愛樂‧魅惑之名曲



二話不說買下了第一期的小澤征爾指揮、德弗札克新世界及斯拉夫舞曲。

回家後幾經評估,決心成為忠實讀者,收齊全套五十期。



為什麼呢?簡單說就是超值、又齊全。



每期只要花上日幣1190圓,便可得到一張70分鐘長度的維也納愛樂精選演奏,

外加一本解說冊,冊中介紹維也納愛樂、指揮、作曲家,以及曲目背景解說,

算起來可是比一般CD來得便宜。

又,五十期中網羅了古典音樂重點曲目,收集齊全等於是擁有了基礎的音樂資料庫。

坊間常有古典音樂入門一類的CD,雖然擺的是重點曲目,

卻不一定是值得欣賞的樂團或演奏。



最後一個重要的理由,是出在自己長年的大問題。



自己有個困擾,常常看完一本小說之後叫不出主角名字、看完一齣電影後忘記片名,

同理,腦中記得一堆旋律,卻搞不清楚作曲者和曲名。

甚至有許多是小時候練樂團時熟練的曲子,我還可哼出大提琴聲部的音符,

哼完之後,卻仍然不知道是誰作的曲。

這是困擾我很久、又有些好笑的大問題。



噢,只要我把這五十期聽完之後,我腦中的旋律們應該得以「磁碟重組」了吧!我心想著。



不過這套CD有個困擾我的地方,

話說日本人總喜歡把外國語彙用日文假名標出來,還不喜歡附上原文,

不像中文可能因為沒有統一譯名,反而時常直接標原文名稱。

不論是演奏者、作曲家、曲名,皆忠實地全部被轉換成了日文片假名。

Beethoven或Haydn,總是要先看著假名唸出發音、腦中轉換之後,才搞得清楚到底是誰,

也算是一種日文修行吧。



懷念台灣味兒





留學生最重要的應該是食生活吧。

一切都是因為,台灣的食物實在太便宜、太好吃了。是的,我們都被寵壞了!



在台灣的友人A,到維也納探訪友人B,

發現友人B早已從青春年少,成了有十年經驗值的家庭煮夫,

手藝還巧得很,拿手菜是麻油腰子。



「不煮,就沒東西可吃啊!」



友人A的感言:「難怪你們這些留學的,沒事就在煮飯...可不是聽說日本食物還蠻好吃的嗎?」



好吃歸好吃,但日本人使用調味料的工夫實在很貧乏。

就連超市的調味區,都要幫人調好配套組合。搞得大家都不想動腦筋比料理創意。

炒麵炒飯,都有配好的醬汁及調味粉,每個家庭煮出來的味道可能都差不多。

吃火鍋,味噌湯底、昆布湯底一包包在架上販賣,

還不如自己買幾樣食材來燉高湯,反而更新鮮好吃。

這大概也符合日本人團結一致的民族性吧。



先來簡單將日本外食分價格階層好了:



A.最便宜隨便吃:立食店,250就有一碗烏龍麵。或學校食堂、超市便當400左右。

B.還算豐盛:吉野家之類買食券的定食店,或拉麵、烏龍麵店,500-800可吃飽。

C.中價料理:好吃一點的炸豬排啦、蕎麥麵、和式定食,1000-1500以內



以上大約是日常生活可接受的價位。

但若每天外食,就會發現吃來吃去都是那幾樣口味,

輪個一週,可能下週又得再來一次。



特別一點的,像是日本人最愛辦的糯米會(飲み会,發音NOMIKAI,日本人所謂要飲就是酒),

慶功宴、歡迎會、忘年會等,一餐3000至5000是小case,

這些比較高級的餐廳,說真的料理也並沒有特別好吃,偶爾還吃不飽,

而5000yen裡面,可能2000是花在「飲料喝到飽」的錢上面。



其他,像是高級些的異國料理、或懷石料理等等,價格實在無上限。



日本的定價一向算公道,所謂高價料理,

可能是在:1.食材取得難、2.手續繁複

但稀有的食材不代表一定美味,繁雜的手續也不一定合口。



曾在祇園附近及花見小路吃過兩間10000至15000之間的料理,

第一間,從頭到尾端出了十幾樣菜,每樣都精緻好吃,實在幸福。

第二間,雖然也是十幾樣菜、雖然也都精緻,但調味手法卻差了一些,

每種料理之間的平衡也不太好,實在失望。



噢,日幣一萬,我可以在家煮五十餐耶!



以上離題。總之我想強調的是,

在家裡一餐200,也可以做出很好吃的料理。

尤其是能夠突破日式調味的範疇,家庭料理還比外食更多樣化。

於是家裡必備的,是台灣的康寶雞湯塊、康寶濃湯,

台灣麻油、滷包,以及小磨坊的各式調味料。



某日看到友人在網路上寫著:炸薯條灑些蒜粉,成了懷念的鹽酥雞口味...



靈機一動,拿出超市買到的冷藏炸豆皮,

剪成四方塊狀後,進小烤箱烤到酥脆,

撒上蒜粉、胡椒鹽,以及自以為是九層塔的羅勒葉,

就成了我朝思暮想的鹽酥雞口味豆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