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猛然發現自己早已進入「編年體時代」。
編個什麼年?
話說當我仍是二字頭前半,與長我十歲的友人聊天,
聽他憶起舊時,總是愛用「1998年的時候我做了什麼」、「1995年時我去了哪裡」,
當時覺得好笑,因為我總說「在我高三的時候」或是「當我進大學那年」這類的用法,
覺得用年份來數日,似乎有些太誇張或太過刻意,又不是在撰寫史記。
幾年後,當我憶起舊時,發現用自己的讀書經歷來數日,
竟已太過漫長或破碎,而不堪使用。
例如「當我碩三交換學生到京都那一年」或是「當我從京都回到台灣等著考論文的事實上已經是碩四的那一年」,
甚至是「當我考完論文畢業等著留學考試而先暫時工作的那一年」,
用那麼多字詞來修飾一個「年份」,也太過饒舌,
於是決定改口,「2006年,我第一次來京都交換學生」,「2007年末,我回台灣等待論文口試」,
「2008年,我畢業了等著出國留學」,我發現這種表達方式還真為暢快!
原來數著數著,數過了畢業又入學,數過了考試及工作,
數了那麼一大圈回來,我還待在學校。
也不是想逃避工作,賺錢的確有種腳踏實地的成就感,
但學習帶來的快感,目前對我來說魅力大於賺錢,
因此我選擇利用獎學金讀書,再加上接一些翻譯零工,
這種既不愁餓死又可以吸收知識閒時外加異地旅遊的好方式。
當學者?想都不敢想,我不是好學,只是愛玩耍而已。
閒話暫休。
總之當我走過的年月,已經從屬於個人的學歷,
向外擴展至與社會有所連繫時,
用讀書經歷來數日的方式已不敷使用,
因此轉成了以時間為經、記事為緯的編年體,來敘述自己。
不知是不是因此與社會接了軌,
漸漸對於人活在世上這件事,人處在社會這件事,
比較有種責任感。我並不是只為了自己而活,
我可以是自我的中心,但我絕對不是世界的中心,
是身為家族的一份子、社會的一份子、宇宙的一份子而誕生,
思及此,便有種得好好過下去,並讓身邊的人也能開心,的使命感。
2010、2011、2012...我繼續數著我的編年體,
以年份為經、記事為緯,原來編年體的「編」字,
便是如此編織出一頁頁、一本本的人生篇章。
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編年體時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Doco果然還是年輕呀~
回覆刪除現在的我,已經記不清哪一年發生了什麼事,只能用「某年的春天,我在千鳥之淵看了滿開
的櫻」、「某年的秋天,在黑部峽谷與五段染相逢」...這樣的詞彙了。
唯一還記得住的年代是結婚那年,2000年、千禧年。
想起昨晚跟日本人學弟說
回覆刪除"1995年夏天 Michael Jackson的HIStory是我第一張在美國買的專輯"時
他也是一副"你怎麼也編年體了"的表情
へ へ
の の
も
へ
someday,you'll say,the 2nd year after my marriage...or,the year
回覆刪除when mariko-jian(your daughter-in-future) was 5....etc,haha.
hi,howcome you got ill? serious? cured? Pls take care.
yc
原來這個東西還是有個特別的詞(笑)
回覆刪除我從高中就開始用編年體了(爆)
XX年回去台灣一次
XX年去日本
之類的
而且我一直覺得大家不是都是這樣說話的嗎XD
中文辭彙真深奧(滾來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