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

台北藝穗節《無以為繼》



照片引用自無以為繼部落格

台北藝穗節《無以為繼》
時間:2008/09/07(日)14:30
地點:西門町 二十六巷咖啡 貳拾陸巷Somebody cafe
劇團:無以為繼
劇目:《無以為繼》
導演:宋厚寬
編劇:宋厚寬
演員:曹瑜、王博玄、王辰驊、羅香菱、何瑞康

好久沒看小劇場。

喜歡小劇場大概就像喜歡裝置藝術一樣,
期待那種跳脫傳統劇場、跳脫框架的表演方式。

例如蒙娜麗莎可能不只是在牆壁上疏離地微笑,
而是像鄰家女孩般活潑開朗還對你開口說日文;
演員可能不只是在台上依循劇本賣力演出,
也許跳到觀眾席、也許盯著你瞧、也許不是他們在演,而是你在演,
甚至也許他們的故事結局,是由你來決定。

那麼在小劇場容易玩的把戲,我想就是後設吧。
(之所以不用肯定語氣,是因為這不過是「我覺得」,
而我背後沒有任何的理論及知識背景經驗來支撐,
有的只是胡亂感受一通的感性)

無以為繼這齣戲玩了很多很多的後設。

這齣戲的劇本是由日常生活中許多零碎的片段所構成,
每個片段都是那麼地微小、沒有起頭或沒有結局,
甚至他們沒有力氣構成更大的片段,無以為繼。
串起每個片斷的,是舞台指示。
演出「舞台指示」的這位舞台指示,
其實也不過是真正舞台指示底下、被指示的角色罷了。
如此虛實交錯,讓無以為繼的每個片段,
有了一個還算完整的、不至於無以為繼的結局。

那麼在大量的後設都玩完之後,無以為繼的這些,還要如何繼續下去呢?

很久沒作曲,寫曲時我有一個很大的瓶頸。

我有很多好的動機或片段,也許他們只有四小節、八小節、一句話,
但要如何讓這些話一句又一句有結構性地串起來,

這不是一瞬間閃過腦際的靈感便能做到的。

也許是要在曲式分析上更下功夫、在和聲學上更有概念、
或是花更多心思在作曲這件事本身。

劇作家在一開始就宣告這是一個抄襲而來的劇本,
當然這是說笑。也許裡面一些片段的靈感是攝取來的。
在用了那麼多令人會心一笑的片段之後,
劇作家開玩笑似地為他下了一個句點。
就一個一小時的小劇場來說,長度、張力,都正恰好。
之後若想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如何擴張、如何延續,
便是考驗劇作家的功力了。

不過短短六十分鐘,我因為冷笑話而笑了個飽、
又數次震撼於演員的舞台魅力,
以及凝滯於那小小的白色空間中,無以為繼之後所留下的,奇異的空氣,

也許做為一個星期日的下午,如此便已足夠。



1 則留言:

  1. 我是無以為繼的導演

    請問這篇評論可否轉至無以為繼的部落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