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仙台,有兩點好說,一是伊達政宗,二是牛舌,
這是仙台的必吃及必看。
東北大的同學甚至打趣地告訴我,
來仙台,看完伊達政宗,可能就會陷入不知該去哪的恐慌之中。
那麼,就像博多拉麵必吃一蘭及一風堂,
仙台牛舌,也有應該造訪的店家,網路上首推利久及味太助。
抵達仙台港時,看到賣店冷凍櫃裡擺的牛舌,
好奇地讀了一下成份,竟然是中國產?
仙台牛舌,用的原來不是仙台牛,那何以被稱為當地名物?
後來上網查詢才知道,仙台牛舌有那麼一段歷史。
二戰之後,GHQ進駐仙台,美軍大量消費牛肉,留下牛尾及牛舌,
為了能夠有效活用,1948年,「太助」的初代店長便開了烤牛舌專門店。
但牛舌並非一躍成名,畢竟是外食料理,一般家庭並無時常享用,
而到了經濟成長期,仙台牛舌的名聲,
在這些至仙台出差的上班族中流傳了起來,
牛舌具有高蛋白質、低脂肪,現代人注重健康取向,
配合大眾媒體行銷之下,仙台牛舌很快竄紅。
1991年牛肉輸入自由化,許多業者能夠以低價輕易買進牛肉,仙台牛舌店家增多。
有些店家堅持要用美國牛舌,因為脂肪份量恰到好處,
而也有店家認為,既然身為仙台名物,就該秉持自產自消精神,
使用高級和牛「仙台牛」來做牛舌料理。
總而言之,以上歷史得到的結論是,
「仙台的牛舌真是肥美啊!」這句話是錯誤的。
因為仙台牛舌,並非有名在「牛舌的肥美」,那些可是美國澳洲中國牛呢,
只要研發個烹調方式,也有可能創造出「台灣牛舌」之類的名物。
真正有名的,還是在於仙台的牛舌的烹調。
仙台牛舌有特別的定食吃法。
所謂牛舌定食,主餐是烤牛舌一盤,
配上混有麥片的米飯,以及牛尾湯,
大多還會配上泡菜,以及稱作「南蠻」的一種以味噌醃製的辣椒。
仙台的牛舌料理與一般烤肉店不同,切得特別厚,並且烤至柔軟又有嚼勁,
這種肥厚且柔軟、帶點清脆嚼勁又不油膩的炭烤牛舌,便是仙台牛舌有名之處了。
資料來源:日文wiki
原來那個辣椒有特別的名字呀。
回覆刪除仙台烹調法的牛舌真的是超~美味的!
RafaleM
回覆刪除沒錯!明明是到處可進口的牛舌,
為什麼其他地方不來做做看哪...